四、简答题 1.答题要点:
通货膨胀的起因是:一方面,由于财政收不抵支,发生严重的赤字预算,不得不向银行透支,增加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是扩大信贷规模,银行增发销票。两种起因都会扩大社会需求,造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严重失衡,价格总水平必然不涨。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总水平上涨,是宏观经济失控造成的,它往往严重冲击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尽力避免。
2.答题要点:
扼要地说,引起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两类:一类是生产性因素,一类是分配性因素。影响成本的生产性因素,主要是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及由此而引起的在生产过程中用工用料的数量变化。生产过程中工料耗用量的增减,是引起成本变化也是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影响成本的分配性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因素和价格因素。工资标准的变动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产品成本水平。引起成本变动的两个因素,最终还是由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先进程序,自然资源条件优劣,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所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对成本的升降变化关系也极大。
3.答题要点: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途径为:(1)努力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稳定价格的重要物资基础,必须摆在首位;(2)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是实现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根本保证;(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慎重安排各种比例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是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4)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合理调整价格,加强价格管理,严肃价格纪律,对稳定价格也有重要作用。
五、论述题 答题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管理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继续进行价格改革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深入进行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和国际化。就是说,绝大多数商品价格要通过市场供求调节形成,少数由国家核定的价格也要反映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随着国内外市场联系的加强,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日益加深,价格形成必须反映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变化。
(2)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新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新体制。这个新体制既包括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放给企业自主确定,也包括少数重要商品继续由政府统一制定价格。其主要内容是:
①企业经营者是定价的主体。由政府定价为主,向企业定价为主转换,是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转变。生产、经营企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面向市场,用好定价、调价权。除了不适宜竞争的垄断性强的以及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少数商品和劳务由国家定价外,其他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都要由企业自主定价;
②通过市场供求调节形成具体商品价格,经营者要根据市场形成的价格来行使自己的价格决策权;
③政府定价要反映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
(3)完善国家对价格的调控和管理
市场形成的价格,虽然具有自身调节机制,可以灵活调整,然而它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其自身的强点和消极方面,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市场价格的间接调控。调控主要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通过管好货币、调节市场供求等办法实现。
(4)加强对价格的监督检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对价格的监督检查,以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方面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加强立法,完善法制建设,用以规范企业的价格行为。只有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价格立法,才能使检查监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案例分析 (一)1.b 2.c 3.c 4.c 5.cd
(二)1.a 2.c 3.bcd 4.b 5.bc
上一页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