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政府部长、驻外使节、最高法官以及政府其他官吏
④有权批准或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③④
24.科技来源于()。
A.理论
B.实践
C.经验
D.思维
2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A.是资源的永续利用
B.是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
C.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D.是要考虑当前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26.行政合同是一种()。
A.单方行政行为
B.双方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执法行为
27.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权利。
A.身份保障
B.依法执行公务
C.享受报酬、福利
D.申诉控告
28.()不符合行政合法性原则。
A.行政机关在法定限度内行使自由裁量权
B.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地方规章
C.工商部门吊销违法企业的营业执照
D.行政机关任意将行政职权委托给社会组织行使
29.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
B.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
30.“西部大开发”是()。
A.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的战略决策
B.以对西部富饶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为主要目标
C.“两个大局”决策中的第一个大局
D.要求东部发达地区暂停发展,全力支持西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十六届四中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B.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继续推进各方面改革,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D.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
A.为适应经济现代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
B.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
C.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
A.对GCD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B.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C.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D.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5.十六大报告指出,十五大以来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下选项中属于十六大报告中所指的“巨大成就”的是()。
A.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B.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
C.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D.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在新时期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党的干部必须()。
A.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
B.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
C.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对立起来
D.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决不能搞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
7.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说明了()。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
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因为()。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9.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经验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0.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
A.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B.反映能够与被反映者相一致
C.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D.被反映者不依反映者的意志为转换
1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调控模式上必须实现以下转变()。
A.由原来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
B.由政府调控为主转向以企业调控为主
C.由原来的以行政手段调控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调控为主
D.由原来的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1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责任编辑: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