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分析程序的概念及其运用
1.分析程序的概念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2.八种程序:a检查记录或文件;b检查有形资产;c观察;d询问;e函证;f重新计算;g重新执行;h分析程序。
环节 |
目的 |
具体程序 |
风险评估程序 |
用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
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
控制测试 |
证明控制运行有效性 |
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穿行测试(多种程序的组合) |
实质性程序 |
直接证明认定 |
分析程序、函证、重新计算、检查记录或文件等 |
3.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分析程序
(1)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
(2)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
(3)通过发现异常来识别重大错报
如果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的比率、比例或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并且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无法提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支持性文件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
六大步骤:(1)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2)确定期望值;(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5)调直异常数据关系;(6)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对特定认定的考虑:(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鉴于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提供的精确度受到种种限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当越谨慎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2)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在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适当的。
对使用数据的要求:(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数据来源的客观性或独立性愈强,所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将愈高;来源不同的数据相互印证时比单一来源的数据更可靠。(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实施分析程序使用的相关数据必须具有可比性。(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