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2009注册会计师课程免费试听 更多信息请访问:青年人网注册会计师考试论坛
第七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过程就是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本章属于审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是审计基本理论中最基础的内容,所以要重点把握,这样才能对后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考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一个是数量的要求,一个是质量的要求)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掌握充分性是指什么样的指标?与何有关系?受什么影响?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3.怎样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例如观察固定资产;再如监盘库存现金)
(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例如函证应收账款)
(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例如监盘存货)
4.怎样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从外部独立(关联方)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如短信、通话记录)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