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事务复习要点:第六章
来源:优易学  2011-4-17 17:10:4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第一节  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取证模式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和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一.掌握账目基础审计法
账目基础审计是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详细审查人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账目基础审计取证方式可以直接取得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较高。账目基础审计以凭证账目等记录为重心,以数据的可靠性为着眼点。
 
 二.掌握制度基础审计法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人手,根据对内部控制系统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1.制度基础审计产生的理论根据
如果产生财务信息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以及为防止与揭示差错或不法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可以依赖的,则由这个系统所产生的结果其可信性水平也就会比较高。

2.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入手点,通过对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发现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并针对这些环节确定检查范围和重点,从而帮助审计人员合理的确定需要直接检查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数量,以便在不影响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需要大量采用抽查方法
抽查测试中工作量的大小、样本容量的确定以及抽样方法的选择等是以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基础的。
 
三.掌握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  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风险基础审计运用的审计风险计量公式: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
 
在审计风险已定的情况下,计算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风险基础审计大量运用了风险分析方法,这种风险分析方法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  的过程。只有审计人员认为审计风险已经控制在可容忍水平范围之内,才能就被审计事项表达审计意见。
    
【例题1】(2003)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中,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审计人员不拟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将控制风险水平直接确定为:
A.最高    B.适中
C.最低    D.忽略不计
【答案】A  
 
【例题2】(2003)下列各项中与取证数量成反向关系的有:
A.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B.固有风险水平
C.控制风险水平
D.所确定的检查风险水平
E.重要性水平
【答案】ADE
 
【例题3】(2005)下列关于审计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有风险与检查风险成正比
B.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成反比
C.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是不可控的
D.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就越低
E.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决定审计人员计划收集证据的数量
【答案】DE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