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其对策
来源:优易学  2011-1-17 12:34:0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资料所披露的信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相符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一直令人担忧,曾在国内会计界引起严重会计危机的事件有: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然而,这仅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冰山一角,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还有大量没有被披露出来而引发国人关注的非上市公司的类似事件,比如,真账假算、假账真算、虚假挂账、假盈实亏、篡改数字、账表不符等。这些都表明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一部分学者从公司治理结构、审计师、法律监管、文化等角度进行了阐释。本文则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所有制企业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已走过了一段历程,虽然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但真正意义上的产权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问题依然存在。在没有国家严格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国有产权代表者不能从本质上履行其国有资产的经营和受托责任,也不会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缺乏国家的有效监督、约束,法人代表的权力超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资产和控制人事任免。在这种体制下,一部分会计人员对法人代表唯命是从,任意改动账簿报表,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原因。在现行的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的高管还是普通员工,其个人经济利益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部分刚完成改制的企业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再加上管理不健全,原先具备的优势逐渐丧失。从公司的角度,为了保住仍然是行业领先者的形象,就在账本上下“功夫”;而从公司老总的角度,为了维护已经到手的荣誉,也只有多报盈利;此外,当地方经济滑坡时,有些政府官员为了完成经济增长指标,也有意识地引导企业虚报利润,隐瞒亏损。
      2、政治原因。一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待遇和其业绩相联系;另一方面,政府的行政目标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相联系。因此,某些上级行政部门为了行政目标等原因对企业施加影响,给国有企业分指标、定任务。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企业的管理层进行会计造假,从而诞生一份符合目标要求的财务报表。
     3、保职或升职的原因。国有企业的高管在改制之后由政府任命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不同级别的高管享受相应等级的行政待遇。有的高管为获得仕途上的“通行证”,在政治待遇和业绩挂钩的机制下,就通过企业会计报表的各项数据,尤其是利润指标突显其业绩。
     4、借款原因。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仍然是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尽管在我国现行贷款制度下,银行要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同时也还要考虑企业会计信息情况、自信能力。因此,一些财务状况不佳而又想贷款的企业就转向对会计信息的调整来获得贷款。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为了发行股票或配股筹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必须经过证监会核准,并应符合《证券法》规定的股票发行条件。一些企业不符合发行条件的要求,于是请证券中介机构为其包装,调整会计报表,粉饰业绩,以求获取证监会的核准。
     2、为了保证不被摘牌。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摘牌,所以众多在第三年仍无望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便会在第二年多计费用,推迟确认收入,以期实现第三年盈利,从而避免被摘牌的厄运。
     3、为了少缴税。一些上市公司纳税意识淡薄,加之税法本身的制度性缺陷和征管的不完善,偷税逃税对这些公司具有强烈的诱惑力。某些上市公司伪造、变造、隐匿或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少计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税款,进行偷税。
     4、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有的上市公司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利用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使投资者根据失实的会计信息做出错误的投资判断和决策,误导投资者高价追进这些所谓的“绩优股”。
     (三)外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实施细则规定,对于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期,管理者就会尽量采用各种手段将利润调减到负值,以推迟开始获利年度。而在企业开始获利并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两年内,管理者会尽量调增利润,以期在免税优惠期之后的年度减少会计利润,多享受税收优惠。
      从价格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的价格管理手段主要是控制最高销售价和服务费的最高收费标准,有的价格已经放开,这就使纳税人可以在最高售价以内和国家价格管理范围以外任意调整价格避税,从而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
      (四)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私营企业进行信息造假主要是为了避税。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即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特别是应纳税所得额刚刚超过3万元和10万元时。此时,管理者有可能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将应纳税所得额调减至3万元以下或10万元以下,从而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治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造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国有企业造假现象,就必须加强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建立“统一权责”的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统一权责”是指将各项所有权权能基本上都集中到一个机构行使,并明确相应的责任。这样的制度安排有利于解决权能分散的弊端,从而与现代经济学、管理学认可的在“在经营和所有分离”情况下,公司所有者机构必须同时具有公司剩余分配权和控制权,必须权力和责任一体的原则一致;与现代大公司制度的基本原则一致;符合国际经验,各国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有多种模式,但基本上都由一个具体机构统一行使所有者权能。
     2、在国有企业设立董事会。在国有企业设立董事会或功能类似的机构,因为这样的公司一般都实行两权分离,股东或出资者不可能也不宜直接承担公司经营决策监控责任,只能委托董事监控公司的管理和运行;同时,由于业务多样、公共关系复杂,经营责任重大,不可能仅由总经理或CEO一人承担全部责任,也需要董事会监控及分担责任。
      董事会决策是以董事个人受托责任为基础的集体决策,总经理决策是在既受控又被充分授权条件下的“一长制”决策。两种体制结合,有利于公司谨慎决策,又能保证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效率。
      3、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监控体系。公司的监控体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监控体系是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监控体系。国有资产所有权行使机构行使对董事、监事的任免权和监督,同时要求公司主动向外部披露信息,加强公众、媒体、社区对公司的监督,增强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审计,政府的行业监管等。外部事后监督和董事的事前监督内外结合,覆盖各个环节的监控体系。
      4、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制度。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必需实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即所有或绝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都必须向社会公布基本的经营和财务信息,公布国家给予的支持政策和基本管理制度。
     (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要求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不无关系,因此,纠正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对遏制会计舞弊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议在上市公司中普遍设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个数应占全部董事的一半以上,并在董事会下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
      2、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业务与审计业务相分离。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也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生存发展的源泉。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在利益驱动下却被无形中削弱了。2001年底发生的安然事件以及随后在2002年美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会计舞弊案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国也应该汲取美国的教训,通过立法、条例等形式禁止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就同一家公司同时提供咨询和审计业务。
      3、完善上市公司破产法,切实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无论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还是中介机构,其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之所以实施违法违规行为,是因为有巨大的利益驱动,并且都具有主观上的故意,完全是一种“理性”的决策。法律责任是违法者主要的违法成本,因此,要有效的惩罚和预防犯罪,对违法主体所应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显得很重要。
      (三)治理外资及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财政部门对非公企业履行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责。在现行的会计规范中,关于外资非上市企业和私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尚未健全,因此应该对会计法律、法规制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方面,严格落实企业法人会计资料合法性、真实性应负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要制定财政等部门对非公企业履行会计工作的职责,并赋予财政等部门相应的监督职责,从而使财政、税务等管理部门能依法行使职权。
      2、建立非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帮助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大力发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中介机构,并通过这些机构的渗入,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可以将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引入企业整套管理机制中,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二是帮助他们依法建账,遵守记账规则,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3、加强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实际工作中对外资及私营企业的会计监督难以落实,经常是两套报表,处于脱管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的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