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折旧提取
来源:优易学  2011-10-28 23:45:5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二、计提减值准备以后固定资产折旧提取
  计提减值准备后根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否变动,分别处理。
  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未发生变动的情况
  例2:沿用上述例1有关资料,第5年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未发生变化,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为(万元,下同):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0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40-100×4%)/4=9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再次发生减值的情况
  例3:沿用上述例1有关资料,第6年年末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20万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为: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0-9=31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31-100×4%)/3=9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1-9)-20=2
  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又得以恢复的情况
  例4:沿用上述例1有关资料,第7年年末以前据以计提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对单位生产产生有利影响,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15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20-100×4%)/2=8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8)-15=-3
  4、固定资产使用期届满年度的折旧提取
  第8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15-100×4%=11
  固定资产净残值4万元(100×4%)最后体现在清理损益中。
  应该注意以下两点:当某个会计期末,同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时,计提折旧在先,计提减值准备在后,顺序不能倒置。每年计提折旧的基数,一般应为上一年年末的可收回金额,因为此基数已充分考虑了折旧和减值准备数额,在些基础上再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通过上述例释可知,第4年年末开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从第5年起各年计提折旧数额与原来的方法计提折旧数都不相同。该固定资产在其寿命期的8年内累计提取折旧额85万元(4×12+9+9+8+11),比应计折旧额96万元(100-100×4%)少11万元。原因是由于发生减值准备后,按照减去已计提减值准备数额作为计提折旧的基数,比原来计提折旧时的基数要小些,从而影响了各年计提折旧数额。同时,在这8年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计为11万元(17-5+2-3),与计提折旧的累计数相加正好等于应计折旧额96万元。这也说明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存在交叉,当某个期末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在以后会计期间会把应计折旧的一部分转入减值准备,反之,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时,把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的一部分调整回来,影响到下一期的折旧额,这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成为折旧的一项调整内容,共同调整固定资产的价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虽然使各年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额不一致,对当年的损益有所影响,但从固定资产的整个寿命期间来说,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最终不影响损益总额。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