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规划:中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特征
来源:优易学  2011-12-15 11:52:2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当一国的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将进入加速状态,并且出现城市与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我国近三年来城市化率从30.89%提高到37.66%的指标表明,这一规律正在发挥它的作用。
  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对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来说,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有15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如何实现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化,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因此,在做大、做强城市的同时,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区域的联动、实现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进而加速推进城市化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政府的主要努力方向。
  在此情形下,各地(城市)政府已经或正在制定的近期、中期、远期的城市化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都将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定,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都市圈规划、城市群规划等区域性规划也已经成为指导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在城市协作、区域竞争与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将成为今后城市与区域联动发展的新的增长源。
  二、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中,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走向世界,主动纳入世界城市体系的前提。因此,发掘自身的优势与潜力,认识自身的不足,找准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积极参与世界城市分工,向国际化、专业化与专门化方向发展是今后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
  上海、北京、广州等向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大城市发展的势头将日益加快。上海重新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并积极推进向国际金融中心职能的转变,通过搬迁和撤并1500家工业企业的中心城区的重建,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进行大规模的空间演替。广州将城市发展的方向扩展到珠江以南,并以建设高起点的中央商务区作为城市新的形象定位。南京、大连、重庆、杭州、武汉等特大城市在各自的发展战略规划中都提出了明确的参与国际化城市分工的发展策略。与此同时,各地城市政府都在修编的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重新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编织起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大城市或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新的理想宏图。建设具有国际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国际性的旅游观光城市、消费休闲城市以及时尚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等成为各级城市参与国际化与专业化分工的新的目标定位。毫无疑问,专业分工更为细致、专门化程度更高、比较优势更为明显的城市将在世界新的经济体系与城市体系的重组网络中最先采集到第一桶金。
  三、城市特色的地域化与个性化
  
保护与发掘城市的文脉与景观特色,弘扬地方文化,极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成为城市政府在城市经营与城市竞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对过去城市特色模糊、城市发展模式雷同的理性反思。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各类城市地域文化相结合成为发展特色城市的重要文化资源,一批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与个性特色的城市将脱颖而出,水乡特色城市、滨海城市、高原城市、山海城市、沙漠城市等以地理风貌为特色的城市;服装之都、水晶之都、丝绸之都、玩具之都等以产业与资源为特色的城市;以及昆剧之乡、南音之乡、评剧之乡等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城市迅速为世界所了解,并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个性化的特征就是保留城市的历史痕迹,并将她上升为城市的灵魂。因此,在城市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为恢复和保留城市的文脉而作出的各种努力都将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且也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城市环境的生态化与园林化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对于中国的城市来说,生态化与园林化建设既是对以往忽视生态环境建设、破坏生存环境的一种补偿性、修复性的被动行动,又是基于对人类建设性破坏活动理性反省的一种前瞻性、预支性的主动行为。正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我国城市,没有任何理由再重蹈发达国家曾经的“先破坏后建设”的覆辙。
  可以明显地看到,各级城市政府都已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城市的环境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建设生态城市与花园城市的费用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政府城建投入中上升比例最快的一项财政支出,其中用于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投资所占的比例最大。持久的努力终将会有丰厚的回报。中国人将会以“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与“无为而治”的空间管治观等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西方先进城建手段相结合的理念建设一批令世界注目的中国式的生态花园城市。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