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层的习惯分层方法可以不一样,但有必要强调一下,在适当的层上画图是CAD和Photoshop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是软件开发者的精华思想之一,也是我们能够讨论问题的底线。
2、定义样式(style)的习惯字体、标注等需要通过样式(style)来管理,这是CAD和Office的另一个核心管理手段。这好像没有分层那么重要,但如果能够掌握好,文件一复杂,就知道它的威力了。因为每次都老老实实定义好style,那么后面一般就不会为字体和标注烦恼了。
3、0层做块,使用层插入有时候复杂混乱的块是文件复杂、文件量变巨的罪魁祸首。想象一下,修改几十幢住宅与重新定义(redefine)块哪个划算呢。
4、文件的整理这包括清理碎片(purge,简写pu)和叠放次序。叠放次序(display order)也是CAD和Photoshop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从图面上直接表明了对图纸表达内容的理解深度。文件绘制修改完成后,做一下pu,然后在打印和存盘之前一定要执行叠放操作:
(1)色块填充放最底下;
(2)带宽度的多义线叠上(对于道路,支路最下、上面次干、主干、快速、高速);
(3)地形图叠上;
(4)字、图框、道路、铁路、重要的边界叠最上;
(5)叠放方法:依托严密的分层管理,关掉所有层,先开色块层,选中,display order,send to back ;冻住色块层,开带宽度的多义线,选中,copy,基准点随便,复制到的点输入@(原地复制),输入e,输入p(删掉上次选择),就OK了。CAD有个原则,修改操作(move之类)不会改变叠放次序,新建操作(比如copy)会让新物体(object)叠于上面。
5、选择技巧在选择编辑中,有时不小心多选了某个像素,此时在命令未结束下并不需要取消命令而重来,只须在“选择目标”的提示后输入remove回车,再在提示下逐一选择那些多选的像素就可以了。
6、要对部分圆(可以是其他边框)外的直线进行裁剪,普通办法就是选择裁剪边界后再选择要裁剪的线段,实际上AutoCAD还有较为简捷的办法,其作法如下:
(1)按常规执行裁剪命令,选择裁剪边界(回车确认);
(2)在提示选择要裁剪的线段元素时输入“f”(即fence),回车确认;
(3)在提示:First Fence point下绘制与要裁剪线段相交的连续橡皮筋直线,回车确认即可。
同时还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橡皮筋直线无需闭合;
第二,橡皮筋直线与要裁剪线段重复相交时,需要剪去后一次的部分。
7、在Word表格中引用ACAD的形位公差
(1)将ACAD的背景设为白色,否则在Word中不能处理背景色;
(2)在ACAD中单独直接标注形位公差图框,尽量放大显示至整个绘图区;
(3)使用ACAD的copyclip(拷贝至粘贴板)命令,选中形位公差图框;
(4)切换至Word的表格中,粘贴即可,但此时整个表格会被挤得很乱,此时可耐点性子,利用Word自带的图片编辑功能将形位公差图框多余的边剪去,并直接拖放形位公差图框图片至表格范围内的合适大小。为利于操作,可将文档显示放大。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