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青岛开发区城市化工作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来源:优易学  2011-11-10 11:39:0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三种模式”、坚持“四个原则”、落实“五项措施”,推动村庄改造工作健康发展,使城市化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区已完成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的社区60余个,约占开发区社区数量的40%.
  创新“三种模式”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需要改造村庄的面积逐步增加,零星开发、边建边拆的改造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创造新的村庄改造模式。
  青岛开发区的相关部门在研究该地的情况后,决定对地理位置好、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社区实行“捆绑式”开发。主管部门可将商品房用地的开发权、安置房的代建权进行捆绑招标,整体开发。该模式需经规划编制、经济测算、地块划分、公开招标、整体拆迁、开发建设和村民安置等步骤。薛家岛居住示范区是青岛开发区运用“捆绑式”开发模式运作的试点项目,改造时实行一次性拆迁、一次性建设、一次性安置的方式,不仅缩短了工作周期,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对于那些因城区建设,亟需搬迁改造的村庄,财政部门应该在异地投资建设安置楼,开发区办事处和村委会负责村民的拆迁安置工作,村庄搬迁腾出的土地归区政府。这些村庄因土地价格低或规划确定为工业用地,无法进行市场化运作,要想对其进行改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财政投资,利用政府的财力、人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土地资源,完成村庄搬迁。
  对于地位位置优越,拆迁难度大,不适合采用前两种改造方式的社区,开发区采用自主开发模式,调动被改造社区群众的积极性,缩短村庄改造周期,满足城区建设要求。另外,在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监管下,由社区组织安置楼的规划建设和居民的拆迁安置事宜。
  在青岛开发区的改造过程中,相关部门综合运用“三种模式”,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条件村庄的改造难题,缩短了改造周期,提高了改造质量,提升了村庄改造的整体水平。
  坚持“四个原则”
  在改造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拆迁中,充分考虑被拆迁居民的困难,为其支付搬家补助费和移机费,需临时租房的群众,支付比实际租房费用更高的过渡费。在规划建设中,面向群众征求小区规划、户型设计的意见;在安置中,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采取一套多层、一套高层的安置方式。
  村庄改造用地的供给由政府控制,商品房开发用地的出让一律采用招拍挂形式,严禁被改造社区擅自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任何形式的合作开发或改造协议。村庄改造规划由街道办事处、区城市化办公室联合编制,公开招标选出合适的规划设计单位。强化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意识,形成村庄改造工作的强大合力,合理把握全区村庄改造的规模和节奏,从选择安置用地、编制规划方案、保证建设质量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指导。在建设用地计划中优先保证改造项目的用地需求,提前研究村庄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村庄改造绿色通道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将地理位置相近的多个社区合并起来,统一规划。在拆迁改造过程中,针对社区改造,用地不足的情况,以集约土地为出发点,在社区占地面积已确认的情况下,从空间资源上寻求突破,从拆迁安置方案的设定上寻求创新,对居民实施一套多层、一套高层的安置方式,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据统计,青岛开发区社区改造后,节约原社区土地面积50%%以上,节约的土地进入市场,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这样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能为社区居民创造经济效益。
  村庄改造工作极为复杂和特殊,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在具体实施中,以创新思维推进各项工作:创新拆迁模式,由分期分散拆迁转为一次性整体拆迁;创新安置模式,由分散安置转为一次性集中安置;在几个村同时改造时,突破村的概念,将安置区集中在同一区域;创新资金运作模式,采用招标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投资公司投融资、财政直接投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创新安置用地的供地方式和融资用地的收益返还模式,政府承担土地成本,融资用地所得的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被改造村庄。
  村庄改造是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也是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青岛开发区坚持“四个原则”,营造良好的村庄改造工作氛围,得到群众支持,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落实“五项措施”
  青岛开发区对村庄改造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全区核心工作之一,成立了以管委(区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农村居住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的村庄改造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总体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半月针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建立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村庄改造推进机制,各街道办事处作为实施主体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
  全区依据青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等要求编制村庄改造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整合、组团开发”的方针,将全区176个村庄整合为20多个居住片区。相关部门结合青岛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建设要求,合理把握全区村庄改造的规模和时序,编制村庄改造年度实施计划,明确改造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结合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条件的村庄现状,选择合适的改造模式。
  全区围绕建设国际化新城区的目标,着眼于城市的后期发展,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采取公开招标,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改造项目的规划方案。按精品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改造项目建设,注重建筑室内外的功能和美观、注重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小区内部的配套设施,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严格按照核定用地面积进行经济测算、拟定改造方案。对于拟改造的村庄,区职能部门和所在街道办事处的人士组成村庄面积联合确认小组,按先外业、后内业的程序和统一标准对占地面积进行勘测并制作成图,报相关部门确定。相关部门对拟改造村庄的拆迁补偿安置成本、安置用地面积和融资用地面积进行测算。
  开发区根据经济测算和各区域、各社区实际情况,提出村庄改造思路,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报管委(区政府)研究确定后组织实施,严格落实村庄改造工作制度,确保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安置楼建设全面实行工程总承包,公开招标确定施工企业,严禁自行支解、分包工程。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