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二)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7.4.6、回填土沉陷
(一)产生原因
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二)预防与处治措施
1.预防措施。(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如南宁市主干道下的排水等设施的坑槽回填用杂砂石。管槽从胸腔部位填至管顶30cm,再灌水振捣至相对密度≥0.7,实践证明效果很好。(2)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
2.处治措施。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1)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2)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3)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第八章: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第一节.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防治
1.1基本要求
(1)路基不均匀沉降是施工中存在的通病,主要由于填层过厚、粒径过大、处理不当、压实不够等原因引起,施工中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的路基,如横向半填半挖路段、纵向填挖交界路段、填河(塘)路段及高填土路段等敏感路段的填筑,必须摸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和措施。
(3)重视料源的选择和填筑材料的试验,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符合规范要求。严禁超粒径石块运到工地后再用人工解小。
(4)对合同段内不同类型的路基填筑,必须先修筑长度不小于100米的试验路段,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2施工要求
(1)横向半填半挖地段填方
1)认真清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并尽可能有规划的划定半填半挖的交界面,以确保良好拼接。
2)原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在半填断面原地面表土翻松后进行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10时,应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米宽度的台阶。台阶顶面挖成2%-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填筑。
3)填筑时必须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摊铺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
4)半填半挖路段的开挖必须待下半填断面原地面处理好,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挖上挖断面,对挖方中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填再半填断面内。
(2)纵向填挖交界地段填方
1)认真清理填挖交界处填方路段的原地面,清理长度不小于50米。并规则的挖出纵向填挖交界面,交界面尽可能与路基中心线垂直,以确保良好拼接。
2)原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在半填断面原地面表土翻松后进行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10时,应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5米宽度的台阶。台阶顶面挖成2%-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分层填筑。
3)填筑时必须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摊铺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
4)填挖交界处的开挖必须待填方处原地面处理好,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挖挖方断面,对挖方中非适用材料严禁用于填筑。
5)由于纵向填挖交界处常伴有半填半挖横断面,施工时应妥善安排,做到纵横填筑均衡,碾压密实无拼痕。
第二节:地基处理
针对施工现场局部路段的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或重锤夯实,报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分层回填土方。施工及检测方法与路基填筑相同。具体为:
a. 当采用重锤夯实时,要保证锤的落距,夯实次数,不要有漏夯点,保证夯实质量,试验检验如不满足要求时,进行加夯或采取其他措施。
b. 当采用强夯施工时,第1~2遍按3~6米中距,梅花形间隔跳夯,各夯位连续夯15次,最后一遍满夯,各夯位连续夯6次,并相互搭接1/2~1/3,并夯平地基表面。回填至基底标高,压实度达到工程要求为止。
施工中特别注意加强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的边沟要尽量远离路基坡角。避免施工中经常出现土边沟刚刚挖好,一场雨水,使边沟淤塞,边坡和坡角发生水毁,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填筑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seali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