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保护
地下卷材防水层部位预埋的管道,在施工中不得碰损和堵塞杂物。
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防止结构施工碰损防水层;外贴防水层施工完后,应按设计砌好防护墙。
卷材平面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防水层上放置材料及作为施工运输车道。
质量通病防治
卷材搭接不良:接头搭接形式以及长边、短边的搭接宽度偏小,接头处的粘结不密实,接槎损坏、空鼓;施工操作中应按程序弹标准线,使与卷材规格相符,操作中齐线铺贴,使卷材接搭长边不小于100m,短边不小于150mm。
空鼓:铺贴卷材的基层潮湿,不平整、不洁净、产生基层与卷材间窝气、空鼓;铺设时排气不彻底,窝住空气,也可使卷材间空鼓;施工时基层应充分干燥,卷材铺设应均匀压实。
管根处防水层粘贴不良:清理不洁净、裁剪卷材与根部形状不符、压边不实等造成粘贴不良;施工时清理应彻底干净,注意操作,将卷材压实,不得有张嘴、翘边、折皱等现象。
渗漏:转角、管根、变形缝处不易操作而渗漏。施工时附加层应仔细操作;保护好接槎卷材,搭接应满足宽度要求,保证特殊部位的施工质量。
高分子防水涂料施工
基层要求应符合
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整体性及适应变形的能力。
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光滑,不得有开裂、疏楹、起砂空鼓和凹凸不平等现象。
基层面上的灰尘、油污、颗粒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阴阳和转角应做成圆弧形(半径为50mm)。其它节点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基层应干燥干净。
施工机具:
用于清理基层的施工机具:小平铲、扫帚、钢丝刷、手锤等。
用于涂刷的施工机具:料桶、电动搅拌器、油漆刷、滚刷、长把滚刷、排毛软毛刷、刮板、剪刀、台秤等。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基层干燥程度判定→配置底胶→涂刷底胶→节点附加层施工→涂料搅拌(多组份称量)→第一遍涂刷涂料→第二遍涂刷涂料→重复涂刷涂料→检验、修整、验收→保护层施工。
施工方法:
施工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验收,满足本规程基层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应使基层干燥。
涂刷底胶:此工序目的是隔断基层潮气,防止防水涂膜起壳脱落,加固基层,提高涂膜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其方法是将已按甲、乙组份正确比例调配好的高分子防水涂料和稀释剂按1:1.5-1: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再用长把滚刷醮满这种稀释好的涂料混合均匀涂刷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涂刷时不得堆积或露白见底,涂刷以0.2Kg/m2左右为宜。涂刷后应干燥固化4h以上,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涂膜防水层的施工:
涂膜防水材料配制:根据施工用量,将甲、乙组份按材料说明书规定的比例注入拌料桶中,用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约5分钟左右。
节点附加层施工,凡遇到平面与立面相接的阴阳角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在大面积涂刷前先做一布三油防水附加层。底胶表干后将纤维布或无纺布裁成与管根尺寸、形状相同并 将周围加宽200mm套在管根等细部,同时涂刷涂膜防水材料,必须使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常温在4h左右表干后,再刷第二道涂膜防水材料;24h实干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涂膜防水层施工。
第一遍涂层施工:在底胶基本干燥固化且干净的基层表面上,用塑料或橡胶刮板或齿妆刮板均匀刮一层涂料,涂刮时要求均匀一致,不得过厚或过薄,刮涂时应根据施工面积大小、形状和环境,统一考虑施工路线和涂刮顺序。
第二遍涂料施工:在第一遍涂层完全固化(一般12h)以后,再在其表面刮涂第二遍涂层,涂刮方法与第一遍涂层施工相同。为确保防水工程质量,涂刮的方向必须与第一遍的涂刮方向垂直。重涂时间的间隔,由施工时环境、温度和涂膜固化的程度(以指触不粘为准)来确定,一般不得小于12h,也不宜大于72h。固化后再进行第三道、第四道涂膜施工,直至涂膜厚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一般平面基层以涂刮3-4遍为宜,立面基层以涂刮4-5遍为宜,涂膜防水层的总厚度不宜小于2.00mm(或满足设计要求)。
如防水层要用玻璃纤维布或化纤无纺布加强,则在涂刮第二、三遍涂层后进行粘贴。增加层面上还必须刮涂三遍以上涂层,以保证增加层上、下两层涂层厚度都能大于0.8mm。
注意事项:
多组份涂料应严格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均匀。已配成的多组份涂料应及时使用,一般在2小时内用完,过时涂料不得使用。
防水涂膜应分层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下一遍涂料。
涂层应厚薄均匀,表面平整,不得有堆积现象,厚度必须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露天施工时,在刷下一遍前,应选用专用干净软扫帚扫去涂膜上的污物。
在涂膜未干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它施工作业,涂膜防水面上不得直接堆放物品。
施工温度宜在5-35℃,五级风以上天气不得施工。切记施工后2小时内淋雨。
涂料开封使用勿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防自聚,严禁与水接触,防止失效。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seali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