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施工技术
具备一定性能要求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发展碾压混凝土路面的必要条件,但要铺筑符合高等级公路要求的碾压混凝土路面,还必须有一套相应的施工技术。从1991年开始,我们在国内外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以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为目标,对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成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5年的攻关,在以下几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已基本形成了成套的施工实用技术。
3.1 提高路面平整度的关键技术碾压混凝土路面最大的难题是难以达到足够的路面平整度,这也是多年来制约碾压混凝土路面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攻克碾压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这一世界性难题,我们首先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保证碾压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关键技术。
3.1.1 适宜的碾压混凝土稠度指标和集料级配通过广西田阳试验路6个试验段、山西左云试验路14个试验路段的现场考察和室内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于大型机械化施工的集料最大粒径20mm、砂率35%~47%的集料合成级配和“半出浆”改进VC值40±5s的稠度设计指标。
3.1.2 保持稠度稳定性通过对造成稠度波动原因的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了包括料场管理、拌和机选择、材料计量、外加剂选择等保持稠度稳定的措施。
3.1.3 提高摊铺均匀性定性和定量研究了减少摊铺过程中离析的措施及影响摊铺预压密实度均匀性的因素,提出了通过“拌和—运输—摊铺”系统分析选择适宜的摊铺速率等保证摊铺作业的连续性、提高摊铺均匀性的技术措施。
3.1.4增大预压密实度通过对碾压混凝土路面成型机理和摊铺机性能的试验和分析,提出了保证摊铺后预压密实度85%以上的摊铺机(尤其是熨平板)选型要求和熨平板工作参数的选用原则。
3.1.5 保证碾压的均匀性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从选择合适的压路机型号与参数(自重10t~12t,振频30Hz以上、振幅1mm以下)、适宜的碾压工作段长度、碾压次序与工艺参数等方面提出了保证碾压均匀性的关键技术。
3.1.6 施工缝处理、基层平整度控制等通过试验路的摸索,提出了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基层平整度的控制原则、合理操作等一系列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技术措施。1995年7月完成的山西长治工业性试验路,在规模生产(每台班完成9m×300m以上)条件下,路面平整度水平(按照三米直尺最大间隙≤3mm或连续式平整度仪σ≤1.8mm要求)达到85%以上的高速公路优良标准。1996年铺筑的307国道山西段中碾压混凝土路面推广应用工程(约20km)在路面平整度和日进度指标上均超过了这一水平。因此,可以说从施工技术上已基本解决了碾压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这一世界性难题,为碾压混凝土路面在高等级公路上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3.2 抗滑技术以前由于路面平整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碾压混凝土路面一直停留在低速交通阶段,路面防滑问题相应不很突出。但是要使碾压混凝土路面应用于高等级公路,抗滑问题是必须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解决碾压混凝土路面抗滑这一关键技术,“八五”攻关中对自然裸露、洒水加速裸露、缓凝裸露、嵌压、硬性刻槽等抗滑处理方法进行了施工方便性、施工经济性的比较,并对各种抗滑处理方法路面抗滑能力的衰变规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采用缓凝裸露法和硬性刻槽法可使竣工时路面构造深度达到规定满足要求。课题组在对表面构造修筑工艺和解决微观构造的技术措施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碾压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理原则:
(1)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采用缓凝裸露法或硬性刻槽法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要求的路表宏观构造。当粗集料抗磨光能力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时,需做抗滑表层(一次摊铺碾压成型)。
(2)对于其它等级的公路,可不作任何处理,依靠通车后行车的作用逐渐形成宏观构造,必要时可采取限速研磨措施,加速裸露进程。采用上述研究成果,基本可以解决碾压混凝土路面的抗滑问题。
3.3 接缝技术碾压混凝土路面由于在材料、施工工艺上与普通混凝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接缝设计及施工上亦有其特殊性。“八五”攻关过程中进行了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提出了碾压混凝土路面从接缝设置原则到施工工艺的成套技术,并在以下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采用碾压混凝土材料的有关参数和路面板的有关指标,对碾压混凝土路面板的温缩应力、温度翘曲应力、干缩应力及荷载应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试验路的观测结果,研究提出了全厚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缩缝间距的建议值为6m~8m.
(2)在不破坏摊铺机结构的情况下,研制出纵缝拉杆设置装置,解决了全厚式碾压混凝土路面无法设置拉杆的世界性难题。应用上述接缝设计和施工技术,基本上可解决碾压混凝土路面的接缝问题。
3.4 其他配套技术
除上述关键技术外,在碾压混凝土材料试验方法、配合比设计方法、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外加剂和粉煤灰应用技术、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也已形成了一系列配套技术。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已编制出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高等级公路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南》(草案),为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高等级公路上的应用、修订有关技术规范提供了支撑技术和科学依据。
4、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已具备发展碾压混凝土路面的设备条件和施工技术条件。可以预料,在我国高等级公路迅速发展、优质路用沥青匮乏、水泥资源丰富(1996年产量达4.5亿t)的形势下,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成套技术作为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责任编辑: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