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事过程回放
某电站工程指挥部于1996年10月27日对于已完工的部分工程进行试水。
8:30左右,在黄九坳渠首开闸放水,放水流量为0.8秒立米(黄九坳引水渠设计流量为2.7秒立米;汇合渠设计流量为6.0秒立米)。
10:30左右,水流到达汇合渠的溢流堰,由于溢流堰的冲砂孔直径只有400mm,排水流量小,以至汇合渠水位基本达到设计水位。
14:15左右,值班人员巡查至汇合渠3号渡槽进口槽台时未发现漏水和渗水现象。
15:45分左右,值班人员发现汇合渠3号渡槽进口槽台附近的连段出现裂缝和大量漏水,并立即报告指挥部。
16:00左右,有关人员赶到出事地点,发现连接段距B点1.3m处的E点有一条向上游倾斜的裂缝(见示意图)。EB段下沉1cm,槽身微微倾斜,在场的技术人员感到情况不妙,立即赶到上游300m左右的冲砂闸,开闸防水,但开闸很不顺利。
17:00左右,有关人员返回3号渡槽时,发现槽台基础已被大量的漏水淘空,情况已十分严重。
17:10分,槽台失稳跌落,槽身一端已跌落在冲刷坑中,另一端仍支在排架上。
17:30分,整段槽身跌落土坑中,从放水至槽台、槽身破坏共历时9个小时左右。
根据各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该电站汇合渠3号渡槽进口槽台失事原因如下:
2.失事原因分析
(1)该槽台地基没有相应的地质资料及相关土工试验资料。经事后土工试验分析,该地基土质偏软,压缩性大,实际承载力为100~120kPa,地基承载力偏低(地基的设计承载力平均值为116.8kPa)。当渡槽通水时,地基的应力达到或接近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严重,造成整个槽台下沉,致使渡槽连接段断裂,直接引发这次事故。
(2)施工单位在地基开挖后没有通知设计、监理人员对地基进行验收。
(3)渠道的总体设计有不少缺陷。如没有设置数量足够与设计合理的放空闸、溢流堰、冲砂闸等。
(4)指挥部对这次试水不够重视,没有具体的安排和布置,没有一整套应急方案。
3.主要经验教训
(1)应重视地质堪察和土工试验工作;
(2)槽台基础要放在坚实的地基上;
(3)设计要合理;
(4)相关部门(设计、施工、监理)应作好配合、协调工作;
(5)主管部门应有实用的应急预案。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