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
1)工况1的内力及变形计算:因为没有进行开挖,水平位移为0。
2)工况2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见图2):
由图2可知,工况2的最大水平位移:1.8mm。
3)工况3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工况3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见图2《工况2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相同,工况3的最大水平位移:1.8mm。
4)工况4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见图3):由图3可知,工况4的最大水平位移:4.4mm。
5)工况5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工况5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与图3《工况4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相同,工况5的最大水平位移:4.4mm。
6)工况6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简图(见图4):
由图4可知,工况6的最大水平位移:8mm。
3、基坑支护的计算和实际监测结果比较
以基坑水平收敛值的理论值与实际监测值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从基坑支护的计算和实际监测结果表可以看出:实际水平收敛均比设计值大,因而轴力也比设计值大,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设计计算具有局限性,因为设计采用的计算模型是在理想状态下的,但是本区间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较差,降水极为困难,其降水效果不可能达到设计的理想状态,即实际土体的固结力较小而引起侧压力增大,导致围护结构收敛增大。
2)施工的原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工况2中的土体一次开挖过深,直接导致围护桩的收敛增大,而最后一次的变形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开挖时间较长,基底桩体根部暴露时间过长。
4、结语
采用钻孔桩与深搅桩咬合式支护体系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时空效应法”的施工原则。通过对上述基坑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进行分析,认为软土深基坑工程中采用钻孔桩咬合深搅桩支护体系是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施工现场的复杂性计算与实测值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设计和施工人员必须有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针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方案优化,才能成功地完成深基坑设计和施工。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