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原理—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2)
来源:优易学  2008-10-23 13:52:5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文章页内部300*250广告位
  二、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面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打破城乡分治的体制、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形成城乡平等对待、城乡统筹指导、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基本要求是: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尽快在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良性互动。为实现这一基本要求,需要着力在五个环节上实现突破。 
  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这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国家规划是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过去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重城市发展规划、轻乡村发展规划,而且城乡发展规划相互脱节。这就造成农业、农村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基本上是相互隔离的,不仅导致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而且也使得城市建设无序扩展,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必须切实改变城乡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理顺规划体系,统盘考虑和安排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在制定统一的城乡发展规划中,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城市或县域范围内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这样,不仅可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而且可以使城乡发展紧密衔接、相互促进。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这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环节。要从体制、规划、政策上解决城乡产业分割问题,顺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融合的趋势,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要以现代工业物质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在城乡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要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引导农村工业向城镇集聚,鼓励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和扩散,着力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发展格局。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这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着力点。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更大。目前,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信等公共设施落后,上学、看病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突出。各级政府要着眼于建立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统一的制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重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和公共服务不足的状况,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针对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切实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强化城市与农村设施连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特别要增加对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信、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要巩固和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制度,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解决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等关系农民群众切实利益问题,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的水平,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这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促进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必须把扩大城乡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城乡就业。特别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农民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就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强化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的责任,同时要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增强其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与管理,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同逐步实现城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互衔接。 
  统筹城乡社会服务和管理。这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发生深刻变化,城乡融合趋势加快、人口流动加速。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增加了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改变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逐步形成城乡社会服务和管理一体化的体制,形成城市工作与农村工作对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统筹考虑农民工权益、城镇化进程和城市承载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同时,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将流动人口纳入整个社会服务和管理体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这五个方面的统筹,既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又是重要举措和制度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传统做法,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各方面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

责任编辑:xiaohan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课程列表页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文章底部580*100广告
热点资讯
文章页330尺寸谷歌广告位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