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结构:提高建筑防火安全性能思考
来源:优易学  2011-11-6 10:45:4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建筑防火安全性能是评价一座建筑等级高低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也是人们对其所使用的建筑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建筑防火安全历来得到人们的重视,它同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水火无情”,这体现了人们对火所造成灾害的深刻认识。近年来,随着火灾工程学的进步,人们对于火灾行为及建筑防火安全性能均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大型化,高层化、型式多样化的建筑不断涌现。尽管人们对建筑的安全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建筑火灾安全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但火灾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如何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提高建筑的综合防火安全性能,这是摆在建筑工作者、消防工作者以及广大建筑使用者和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筑防火安全性能目标及影响因素
    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是以保护人的生命与财产为目标,体现一座建筑对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护的性能。建筑防火安全性能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体现,它同众多因素相关联,建筑构造、建筑布局、建筑材料,使用者情况以及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情况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建筑防火安全性能的好坏。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火灾延烧、火灾蔓延扩大性能。
    防止火灾延烧、火灾蔓延扩大性能,即防止建筑物外部火灾向其扩散,以及建筑内部火灾发生时,抑制火灾向其它建筑或部位蔓延扩大的性能。
    它主要同以下因素相关联:建筑内可燃物的种类与数量;建筑布局及防火分隔情况;建筑消防设备的设置,包括灭火设备、探测器以及警报设备等。建筑的防火分隔设施包括建筑的构造体、防火门、防火卷帘等,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其中建筑构造体是防止火在蔓延扩大的根本措施,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是防止火灾蔓延扩大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2、疏散安全性能。 
    疏散安全性能是体现建筑在火灾情况下保证建筑中的所有人员可安全疏散至安全场所的能力。它包括安全区划及疏散设施二个部分,安全区划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所有人员能安全逃离至安全区域,避难设施是确保建筑中所有人员在火灾发生时,从建筑物任何一点到安全场所(地面或避难间)之间的路径保持畅通。
    建筑疏散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建筑的构造,建筑人员的类型、数量,对建筑的认知情况,火源情况,建筑消防设备的设置情况,包括感知器性能、报警设备性能、指示诱导灯性能、避难器具性能、排烟设备性能等。
    3、消防活动支援性能。
    建筑消防活动支援性能也即消防人员实施消防救援活动性能。它同建筑构造、建筑内设置的消防活动必要的设施、设备性能,消防通道,火灾与建筑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同当地的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装备与能力相关联。 
    二、建筑防火安全对策
    建筑防火安全对策,是以确立维护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目标,将建筑物防火安全设施及其消防设备从设置、运行、维护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建筑的防火安全设施可分为被动防火系统及主动防火系统两部分,被动防火系统包括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墙、防火门、疏散通道设施等;主动式防火系统包括探测报警设备、防排烟设备、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紧急电源等。前者属于建筑物构造的一部分,不易搬移改动,后者则属于敷设在建筑物的器具或设备,具有警报、灭火、控烟及配合消防救援等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当火灾发生时,被动式防火系统虽然不能立即达到灭火的目的,但可发挥阻止火焰延烧,保护建筑物结构的稳定,使人员可以安全撤离而消防人员得以在火场内安全执行任务。人员逃生疏散基本上须依靠被动的防火疏散设施,并以消防安全设备作为配合。另一方面,被动防火措施,无法自行灭火,只有依靠主动防火措施,才可实现灭火控烟的功能,并使人员尽早获得火灾信息和情报,及时疏散,同时对疏散设施加以保护。如何提高建筑整体疏散安全性能,就要综合选取主动防火措施和被动防火措施,并充分考虑建筑的各种需求,和建筑防火安全性能,考虑各种有利的和不利的内外部条件。 
    提高建筑防火安全性能对策涉及了消防法规、设施、施工、产品生产与供应、运行维护管理及全过程的消防监督管理各个环节。以下着重从消防法规和监督管理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1、完善消防技术法规,加强建筑性能化规范体系的研究。 
    现行防火规范是以传统的建筑型式或建筑构造为对象提出的建筑约束,对于不断涌现的大型化、型式多样化的建筑需求,规范和建筑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如何解决二者矛盾,给设计者,业主及消防监督管理者工作造成了困难。为适应建筑发展需要,并确保建筑防火安全性能,必须加强建筑性能化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性能法规制度,努力提高建筑防火安全性能,并兼顾合理性与经济性。
    2、建立完善防火材料与消防设备产品的技术标准,使之有利于提高防火安全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防火材料与消防设备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基准的制定应有超前性,从规格要求,逐渐体现性能要求,并建立起个别设备、材料性能评价制度。这有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在建筑中的推广使用,丰富我国建筑产品、设备种类。加大对消防救援用设备(连结送水管、紧急电源插座、救援入口等)、疏散用设备器材(如避难梯、缓降器等)以及紧急出口安全控制系统技术基准与设置要求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提高建筑防火安全性能,确保建筑人员安全。 
    3、建筑设计的消防审核管理,建立有利于提高建筑防火安全综合性能的机制。
    建筑设计的消防审核,应重点从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两大方面,对消防设计方案、性能目标的实现手段等方面进行审核,同时还应对消防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并逐步建立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进行防灾计划的制定和审查工作体制。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建筑防火安全性能确立、实施的关键环节,严把建筑设计审核环节,就可以避免出现建筑防火安全性能的先天不足,借助专业机构对建筑方案的审查,可更科学准确的对建筑防火安全性能进行评价。 考试大(www.Examda。com)
    4、加强建筑防火材料与消防产品质量及性能的监督管理,强化建筑施工过程中消防产品的动态质量监督控制。
    随着我国消防产品管理体制的变革,实行了部分产品的强制认证制度和其它产品的型式认可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建筑消防产品的质量及性能的提高,有利于同国际进行接轨。但也应认识到,各厂家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部分产品质量和性能仍然存在差距,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往往在建筑建成后难以对其构成的构件及部品进行质量和性能检验,而有些施工队伍为了赚取利润,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影响建筑安全性能。一些消防设备或部品以劣质次品充当合格品,给工程带来重大火灾隐患,这就需要强化建筑施工过程中消防产品的动态质量监督和控制。
    5、建筑消防的验收与日常监督管理制度。
    消防验收是建筑消防性能把关的重要一环,实施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制度,运用科学手段对建筑消防设施系统进行检查、测试,对系统工作状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保证消防安全性能,在此项制度的实施中,应重点对消防检测企业和人员应加强资格管理,并对其工作进行动态监督。
    在办理建筑消防验收手续的同时,应要求使用管理者建立各种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修保养制度,对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及定期维修保修人员应当施行有资格人员上岗制度。并建议实施有资格人员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报告制度,从而保证消防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应要求建筑管理者建立灭火和疏散救援预案,并建立定期疏散演习制度,提高建筑使用者的火灾预防和疏散意识。
    建筑消防安全性能的提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建筑消防法规和监督管理是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性能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建筑的发展需求,应在上述方面加强工作,努力提高建筑防火安全性能。

责任编辑:sealion1986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