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技术讲解
来源:优易学  2011-9-8 15:13:4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化学植筋技术: 
  (一)、化学植筋技术 
  植筋新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固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施工后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易产生移位、拔出,并且密着性能良好,无需作任何防水处理。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但对基材不会产生膨胀破坏,而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施工简便迅速,安全并符合环保要求,是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变更、追加、加固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 使用范围 
  1、各类建筑结构增建、变更等预留钢筋固定。 
  2、横梁、柱头、楼板、剪刀墙等加固预留钢筋锚定。 
  3、各类刚结构、机械设备、支架等的螺杆锚定。土结构 
  (三)、 技术特点 
  1、高承载力(剪力、拉力) 
  2、对固定的基材不产生膨胀力,适宜边距、间距小的部位 
  3、施工简便、时间短 
  (四)、 植筋(化学锚栓)加固施工工艺流程 
  ①钻孔②清孔③注入锚固剂④植入钢筋或螺杆⑤固化⑥完成 
  (五)、植筋技术数据 
  钢筋直经  钻孔直径  钻孔推荐深度  承载力(KN) 
   10 MM   14 MM    150 MM     26.3 
   12 MM   16 MM    180 MM     37.9 
   14 MM   18 MM    210 MM     51.6 
   16 MM   22 MM    240 MM     67.4 
   18 MM   25 MM    270 MM     85.4 
   20 MM   28 MM    300 MM     105.2 
   22 MM   30 MM    330 MM     127.3 
   25 MM   32 MM    400 MM     153.8 
   28 MM   36 MM    500 MM     206.3 
   32 MM   40 MM    600 MM     257.9 
  注浆加固设计 
  (一)、 注浆加固设计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构造物)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各种裂缝,采用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及密封剂灌浆加固修补,在不影响生产运营的情况下可以达到预期的强度,延长结构的适用寿命,施工快捷方面,不需要大型机械作业,加固效果安全可靠。 
  (二)、 注浆工法特点 
  1、采用慢速、低压连续灌浆,可以确保树脂注入裂缝细微部位 
  2、可以控制注入量,必要时可以补充灌浆料 
  3、可根据裂缝大小、注入状况的需要,调整压力 
  4、注入量和注入情形可以目视观察 
  (三)、 注浆工法适用的范围 
  1、 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修补:大厦、公寓、仓库 
  2、 各种设施:储存、塔槽、烟囱等 
  3、 桥梁、铁道的附属构件:桥墩、桥台、桥面、绗架、隧道等 
  4、 港湾、河川设施:堤岸、便桥、拦沙坝、堰堤等 
  (四)、 注浆加固工法施工工艺流程 
  ①基层处理②裂缝密封③安装底座④密封剂养护⑤注入浆材⑥硬化养护⑦修正饰平⑧完成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既在梁的中间部位增设支点、托梁(架)或将多跨筒支梁变为连续梁等方法。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能大幅度地降低计算弯矩,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达到加强原结构的目的。按增设支点的支撑刚度的不同,分为刚性支点和弹性支点两种。按支撑的受力情况分预应力支撑和非预应力支撑。 
  (一)、刚性支点 
  所谓刚性支点,就是指新增设的支撑件刚度很大,以致被加固结构构件的新支点在外荷载作用下没有竖向位移或位移很小可忽略。工程中常见的集中支撑体系,这些杆件受轴向力作用,在后记上荷载作用下,新支点的变位很小,可以作为刚性支点考虑。 
  (二)、弹性支点 
  所谓弹性支点,是指所增设的支杆或托架相对刚度不大,在外荷载作用下,新支点的位移相对于原结构支座较大。当采用受弯构件作为支撑件或支撑件的刚度较小,轴向变形叫大时,支撑点的位移不能忽略,应按弹性支点计算。工程中长作为弹性支点计算的加固件。 
  (三)、预应力撑杆(支柱) 
  预应力撑杆(支柱),是指在施工时,对支撑杆件施加预压应力,使之对被加固结构构件施加预顶力。它不仅可保证支撑件良好地参加工作,而且可调节被加固结构构件的内力。预定理顶力对被加固构件的内力有较大的影响,梁中弯矩随预应力的增大而减小,预顶力越大,跨中弯矩减少得越多,增设支点的“卸载”作用也就越大。若预顶力过大,原梁可能出现负弯矩。因此,对预顶力的大小应加以控制。加固规范规定,预应力的大小以支点上表面不出现裂缝和不需增设附加钢筋为宜。 
  在撑杆中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纵向压缩法 
  采用预制型钢支撑或钢筋混凝土支柱时,使其预制长度略小于实际长度,并在支柱下部预留一孔洞。加固施工时,先将小托梁穿入预留孔内,然后用两只千斤顶顶升小托梁,当顶升力达到要求后,在支柱底部嵌入钢板,拆去千斤顶及小拖梁,浇混凝土加以保护。纵向压缩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直接在支柱的底部及基础顶面嵌入钢,以产生预顶力。 
  (2).横向校直法 
  用型钢做支柱时,可采用横向交织法产生预顶力。做法是使钢支柱的制作长度稍大于安装尺寸,并使其对称地向外弯曲(折)。安装时,先固定支柱的两端,然后用螺栓装置将支柱校直。支柱弯曲(折)变直,受到压缩而产生预顶力。预顶力值由初始弯曲值控制。 
  在对被加固梁进行内力分析时,可以把预顶力作为作用在加固梁上的外力来考虑。 
  (四)、多跨简支梁的连续化 
  简支梁在房屋建筑和桥梁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多跨简支梁的支座处加负弯矩筋,使其可以承受弯矩。这样,简支梁体系变为连续梁体系,减小了原梁的跨中弯矩,提高了受荷等级。简支梁连续化的加固方法如下: 
  1)在铺设钢筋的位置,凿出钢筋槽(深20mm、宽50mm); 
  2)清洗钢筋槽,并用丙酮将混凝土表面擦拭干净; 
  3)在槽内铺10mm厚的环养砂,放入加配的钢筋; 
  4)对钢筋施加1.5~2.0kN/m的压力,3d后即可使用。 
  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 
  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是指在梁的受力较大区段补加受拉钢筋(或型钢),以提高梁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增补钢筋与原梁之间的连接方法有全焊接法、半焊接法和黏结法3种;增补型钢与原梁的连接方法有湿式外包法和干式外包法两种。 
  (一)、全焊接发 
  全焊接法是增补钢筋直接焊接在梁的原筋上,以后不在补浇混凝土做黏层保护。即增补筋是在裸露情况下,依靠焊接参与原梁的工作。增补筋之所以能锚固与梁中原筋上完成承载功能,是由于梁中原梁的应力是不均匀的有写区段、部位(如简支梁的端部、连续梁的反弯点附近)原筋的应力较小。这些部位的原筋强度没有被充分利用,尚有潜力可挖。若把增补钢筋的端头焊接在上述区段内,则原筋对增补筋即可起到锚固作用。 
  (二)、半焊接法 
  半焊接法是指将增补筋焊接在梁中原筋上后,再补浇或喷射一层细石混凝土进行黏结和保护。这样增补筋即手焊点锚固,有手混凝土黏结力的固结,使增补筋的受力特征与原筋相近,受力较为可靠。 
  (三)、黏结法 
  黏结法是增补筋完全依靠后浇混凝土的黏结力传递,来参与原梁的工作。 
  黏结法施工工艺如下: 
  1).将需增补钢筋区段的构件表面凿毛,使凹凸不平度大于6mm; 
  2).每隔500mm凿一剪力键,并加配U形箍筋焊接在原筋上或用环氧树脂锚固与原混凝土中; 
  3).将增补纵筋穿入U形箍筋并予以绑扎,最后涂刷环氧胶黏剂和喷射混凝土。 
  (四)、湿式外包钢 
  湿式外包钢加固法,是一种用乳胶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把角钢黏贴在原梁下边角部,并用U形螺栓套箍加强,再喷射水泥砂浆保护的加固方法。当被加固梁为楼面梁时,应在楼板U形螺栓相应位置处凿一个方式(或长方形)凹坑,以使垫板和螺帽置与屋面构造层上,这样不会影响防水层,而且施工也比较方便。 
  (五)、干式外包钢 
  用型钢对梁进行加固时,当型钢与原梁间无任何胶黏剂,或虽填塞水泥砂浆,但不能确保剪力在结合面上的有效传递,这种加固属于.干式外包钢连接。 
  施加预应力加固法: 
  用预应力钢筋对梁、板进行加固的方法,称为预应力加固法。这种方法具有施工简便和不影响结构使用空间等缺点。用预应力钢筋加固、板的基本工艺是:在需要加固的受拉区段外面补加预应力筋,对钢筋进行张拉,并将其锚固在梁、板的端部。 
  (一)、预应力筋的张拉 
  预应力筋通常裸置于梁体之外,所以预应力筋的张拉也是在梁体外进行的。 
  张拉的方法有以下3种。 
  (1)千斤顶张拉法 
  千斤顶张拉法是使用千斤顶在预应力筋的端部进行张拉并锚固的方法。 
  (2)横向收紧法 
  横向收紧法,即在加固筋两端被锚固的情况下,利用简易工具使钢筋由直变弯产生拉伸应变,从而在加固筋中建立预应力。 
  (3)竖向张拉法 
  竖向张拉法分为人工张拉和千斤顶张拉两种方法。 
  (二)、预应力筋的锚固 
  预应力筋的锚固可采用以下4种方法。 
  (1)U形钢板锚固 
  首先将原梁端部的混凝土保护层凿去,并涂以环氧砂浆,然后把与梁同宽U形钢板卡在环氧砂浆上,再将加固筋焊接或锚接U形钢板的两侧。 
  (2)高强螺栓锚固 
  在梁及钢板上钻出与高强螺栓相同直径的孔,然后在钢板和梁上涂一层环氧砂浆,用高强螺栓将钢板压在原梁上,以产生摩擦力和黏结力,最后将预应力筋锚固在钢板上,或直接焊接在钢板上。 
  (3)扁担式锚固 
  在原梁的受压区增设钢板托套,把加固筋锚固或焊接在钢板托套上。施工时,钢板托套用环氧砂浆年节在原梁上,以防止其滑动。 
  (4)套箍锚固 
  套箍锚固是把型钢作成的刚框嵌套在原梁上,并将预应力筋锚固在钢框上的一种锚固方法。施工时,先除去钢框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并用环氧砂浆黏结钢框。 
  增大加固法: 
  增大加固法,是指在原受弯构件的上面或下面浇一层新的混凝土并补加相应的钢筋,以提高原构件承载能力的方法。他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加固方法。 
  补浇的混凝土处在受拉区时,对补加的钢筋起到黏结和保护作用;当补浇层混凝土处在受拉区时,增加了构件的有效高度,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抗简承载力,并增加了构件的刚度。因此,其加固效果是很显著的。 
  实际工程中,在受拉区补搅混凝土层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原配筋率较低,其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较小,因此在受拉区补加纵向钢筋并浇混凝土是提高该梁抗弯承载力的有效方法。又如阳台、雨蓬等悬臂构件的承载力加固,可在原板的上面(受拉区)补配钢筋和补浇混凝土。当在连续梁(板)的全长上部补浇混凝土时,后补浇的混凝土在跨中处于受压区,而在支座却处在受拉区。按后浇混凝土与原混凝土结合情况的不同,增大截面可分为新旧混凝土截面独立工作和整体工作两种情况。 
  增加截面法加固时,应满足如下7条构造要求。 
  1).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切且宜比原构件设计的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 
  2).新浇混凝土的最小厚度,当加固板为新旧独立工作时,不应小于50mm;当加固板为增体工作为整体工作时,起厚度不应小于40mm;加固梁时不应小于60mm.。 
  3).除必要时可再用角钢或钢板外,加固配筋宜优先先采用钢筋。现浇板的受力钢筋直径宜φ6、φ8,分布筋宜为φb4、φb5;梁的纵向钢筋应采用变形钢筋,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2mm,最大直径不宜大于25mm,封闭式箍筋直筋不宜小于φ8。 
  4).对于加固后为整体工作的板,在支座处应配负钢筋,并与跨中分布筋相搭接。分布筋应采用直径φb4、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网,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5).石子宜用家蝇上午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新浇混凝土最小厚度的1/2及钢筋最小间距距3/4。 
  6).对于加固后按整体计算的板,如果其面层与基层结合不好(有起壳现象),或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低于C15,则应铲除重做,对表面的缺陷应清理至密实部位。 
  7)浇后浇层之前,原构件表面应保持湿润,但是不得积水。后浇层用平板振动器震捣至出浆,或用辊筒滚压出浆。加固的板表面可随即加以抹光,不再另做面层,以减少荷载。 
  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指在远受弯构件的上面或下面浇一层新的混凝土并补加相应的钢筋,以提高原构件承载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原构件在新旧混凝土黏合部位的表面凿毛。板表面不平整度不小于4mm,梁表面不平整度不小于6mm,并在原构件的浇筑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凿槽,以形成剪力键,洗净后,涂覆丙乳水泥浆,同时浇混凝土。还应在后浇层中加配箍筋及负弯矩钢筋,并注意其连接。墙体预应力钢拉杆加固法砌体钢拉杆加固(横拉杆加固)采用在墙体上钻孔对穿拉杆,然后施加预应力,有效约束被加固构件的变形,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拉杆材料可采用钢筋或钢绞线,适用于横墙开裂加固、顶层墙体抵抗温度应力加固和抗震加固。工艺流程:①定位②墙体上钻孔③穿钢拉杆④施加预应力⑤锁定⑥端头保护。结构工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吧!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伊Ⅴ依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