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辅导:社会心理学要点第八节
来源:优易学  2011-8-25 10:56:0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第8节: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 从众
  知识点:从众的概念(识记,领会)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
  知识点:从众的功能
  知识点:从众行为的原因(识记) 
  1.寻求行为参照
  在许多情境中,个体由于缺乏知识或其它原因(如情况不熟悉等)必须从其它途径获得对自己行为的引导。按照费斯廷格社会比较理论的说法,在情境不确定时,其它人的行为最有参照价值。个体从众,指向多数人的行为,自然是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
  2.避免对偏离的恐惧
  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乃至制裁。任何群体均有维持一致性的倾向和执行机制。对那些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接纳、喜欢和优待;而对偏离者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
  在社会生活中,多数人实际上已有尽量不偏离群体的习惯。个体从众性愈强,其偏离群体时产生的焦虑亦愈大,也就愈不容易偏离。从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看,东方文化更倾向于鼓励人们的从众行为,因而也较容易产生对偏离的恐惧。
  3.群体凝聚力
  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水平。凝聚力高的群体中的成员,认同感较强,与群体成员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作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
  由群体参照性引发的从众是真从众;由于恐惧偏离而引发的从众是权宜性从众;而由群体的高凝聚力,个体期待与群体规范一致等引起的从众行为则是层次上更高的从众行为。
  知识点: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因素
  2.个体人格因素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知识点:社会促进的概念(领会)
  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社会促进有二种效应:
  1.结伴效应
  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
  2.观众效应
  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
  知识点:社会惰化的概念(领会)
  与社会促进相反,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也称社会抑制。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
  知识点:优势反应强化——对社会促进和惰化的理论解释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知识点:模仿
  1.模仿的概念
  2.模仿的意义
  3.模仿的发展
  4.塔尔德的《模仿律》
  要点:模仿的概念(识记,领会)
  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
  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个体感知到他人行为时,会有重复这一行为的愿望,模仿便随之而来。其特点是:
  1.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
  2.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
  知识点:暗示
  1.暗示的概念
  2.暗示的分类
  3.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要点:暗示的概念(识记,领会)
  暗示是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
  暗示有三个环节,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
  知识点:社会感染
  1.社会感染的概念
  2.感染的分类
  要点:社会感染的概念(识记,领会)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它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特点是:
  1.双向性
  感染者与被感染者可相互转换,即你感染我,我感染你;
  2.爆发性
  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反复振荡,反复循环,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爆发,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3.接受的迅速性
  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