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单元爱情
知识点:爱情的概念(领会)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知识点:爱情发展的阶段(识记)
社会交换论者把求爱者视为理性主义者,他们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的人作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两者既有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据此理论,爱情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1.取样与评估
互不相识的双方在某一群体中选择愿意交往的对象,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与成本及其相抵销后的赢余。如果收益及赢余超过自己期待值,对方成为追求的目标;
2.互惠
在此阶段,双方尽可能交换收益,即为对方提供收益,也从对方获益,同时力求降低成本。如一起聊天,互赠礼品,共同讨论有兴趣问题等,但避免进入对方的私密性领域。在交换中,双方互惠,两个人亲密感加强;
3.承诺
双方认为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的,因此停止与其它异性的交往,双方关系相对固定,开始一对一频繁交往;
4.制度化
亲密感的加强,双方都觉得离不开对方,又担心对方离开自己,希望能通过契约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如订婚,办理结婚手续。契约使双方关系具有排他性,彼此忠实。
知识点:爱情的形式
知识点:爱情三角形
第二单元婚姻
知识点:婚姻的概念(领会)
婚姻是男女个人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和基础。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建立的。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婚姻动机不仅是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满足夫妻双方的性需要,继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而且包含经济方面的考虑。婚姻的动机有三种,即经济、繁衍和爱情。有的学者认为,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其次,经济第三。现代社会,由于妇女地位发生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爱情成为婚姻的主导动机,余次是繁衍和经济。
知识点:夫妻关系的类型
第三单元离婚
知识点: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识记)
夫妻心理冲突多由下列因素引发:
(一)需求不满
婚姻是双方为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的,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双方均在共同生活中得到需要满足,任何一方都不觉得感情疏离和心理孤寂,其婚姻就是稳定的。反之,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学称之为欲求不满)则会感到心情不舒畅,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争吵和持续的冲突。欲求不满包括:
1.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
2.一方或双方性要求得不到满足;
3.一方或双方正当的感情需要,如温存和体贴得不到满足;
4.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当满足,如因种种原因支出过多、入不敷出;或过于奢侈,正当生活没有保障;或一方或双方无经济来源等;
5.在休闲、爱好等方面,双方需要与兴趣差别太大。
(二)价值观念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常常表现在言语沟通中。如丈夫把社会看成一个竞技场,把人与人关系说成是“弱肉强食”,而妻子信奉天主教,认为应该与人为善,双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必然表现为经常的激烈的争吵。
表现为行为方面的价值观念的冲突更具有实质性,其后果是较为严重的。只要一方不放弃自己的某些价值观及相应行为,冲突就会存在。
在人生目的、对幸福、成就看法的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往往是持续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在生活中碰到相关的问题,往往双方互相指责,行动背道而驰。
(三)远离的“自我”
自我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期待、自我取向等。婚姻不仅是双方在法律、经济、生理等方面的合二为一,也是两个“自我”的结合。同理,夫妻心理冲突是由两个“自我”远离而引起的;“自我”的远离表现为:
1.两个“自我”基本利益相异,各趋己利;
2.由于利己的婚姻动机,爱是满足自己需要,而不是为对方做贡献;
3.遇到分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4.对方处于痛苦时,不安慰,不帮助,使婚姻具有的促使双方心理健康功能丧失;
5.双方心理调适过程缓慢,难以进入心理合谐状态。
(四)夫妻的性差异
夫妻在性欲及其满足方式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夫妻冲突的深层次的原因。
男性的性欲往往是难以抑制的性兴奋,有较强的自主性,因而新婚时可能就得到满足;女性的性欲则随性生活的增加、性体验加深而逐渐觉醒、增强,有的甚至到中年才达到较强水平。这样,在婚姻初期丈夫往往有性欲得不到满足的现象。
男性的性欲具有冲动性、“征服”性和求异性的特点,往往在婚后不久对现有的性生活方式感到厌倦,特别在妻子容貌、言谈失去风采后。可此时,正是妻子性欲处于较高水平。许多中年妻子感到性欲不满。
在传统的性交关系中,男方处于主动地位。只要他愿意发生性关系就会对妻子积极挑逗,女方即使不喜欢或不愿意此时满足他,最终还是依从了;女方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她最多只能有挑逗,但“操作”权还是在男方,如果他不为所动,女方的性欲不能满足。而女方挑逗是否成功,还取决于自身的魅力。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女方只有在性欲水平较高的中年才可能积极进行挑逗,而此时其魅力由于年龄、生育等原因大不如前。因此她往往不满。
男方既使到了老年也会被年轻女子的性魅力所吸引,而且选择女性的标准也不大严格,有时只要能消除性欲不满就可以。当他对现有配偶厌倦后,倾向寻找婚外情。相应地,年轻女性对不同年龄层次男性作出的反应的范围较大,这样使男性婚外情成功可能性提高了。
当然,女方也可能去寻求婚外情,但比男方遇到的困难可能多一些。除了自己因素外,女性倾向于只与自己感情好的男性有性关系,选择机会较小。加之,传统的社会舆论压力对女性相对较大。如对失贞行为往往采用双重标准,对女性较严,对男性较松,较为宽容。
男女性差异,如果调适较好不会引起夫妻冲突。这需要求助于专业的性医学专家。
知识点:离婚
1.离婚的概念
2.离婚的原因
要点:离婚的原因(识记)
离婚的原因分析是根据对离婚案例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其它因素。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以下原因在导致离婚中占的比例较大。
1.过早结婚结婚年龄较低的容易离异;
2.因未婚先孕而结婚,往往容易离异;
3.短时相识的结婚,由于彼此不够了解,婚后发现双方共同点很少,容易离异;
4.父母离婚提供了离婚的榜样;
5.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因为其倾向寻求婚外性生活;
6.夫妻角色不平等,不适应的,容易离异;
第四单元家庭
知识点:家庭的概念(领会)
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即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其特点是:
1.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是姻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是血亲(收养关系的是准血亲)。传统社会中,血亲重于姻亲,是由于那时注重传宗接代;现代社会注重婚姻质量,姻亲日益显得重要。
2.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其成员间,面对面交往,直接互动与合作。
3.与其它社会关系比较,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深刻。它包括性、生育、赡养、生活、事业、经济、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多种关系。
知识点: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1.家庭结构
2.家庭的功能
3.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要点:家庭的功能(识记)
1.经济功能
它是家庭功能的经济基础,包括家庭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财等;
2.性的功能
夫妻性生活是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夫妻间的性关系是社会(法律、伦理与道德)认可的性关系;
3.生育功能
家庭是社会的生育单位,种族繁衍的保证;
4.抚养与赡养功能
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帮助;
5.教育功能
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中的互相教育,其中前者最为重要;
6.感情交流功能
它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7.休闲与娱乐功能
随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与娱乐从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日趋丰富。
知识点:家庭生命周期(识记)
这一概念反映了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的过程。是美国学者研究人口问题时提出的。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只适用于核心家庭。通常把它划分为六个阶段:
1.形成 2.扩展 3.稳定 4.收缩 5.空巢 6.解体
结婚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配偶一方死亡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配偶一方死亡配偶另一方死亡。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对于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咨询学等学科有较大意义。因为婚姻、生育、死亡这些人口过程都发生在家庭中,而且对个体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应该指出,这一概念的局限性是忽视了诸如离婚、丧偶等因素对家庭的影响。因而它的适用范围不够宽泛,它不适用于残缺家庭和无子女家庭。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