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从“个人魅力型”向“制度约束型”企业转变
来源:优易学  2011-10-22 10:28:2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个人魅力型”企业面临的挑战 
  今年以来,我们一方面为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这样的消息所振奋,另一方面也为不时被披露的知名企业丑闻所担忧,如中航油的“打工皇帝”陈久霖超权限进行石油投机导致公司亏损5.5亿美元;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管因涉嫌挪用公款被刑拘;AOEX涉嫌拖欠长虹4. 
7亿巨款而导致公司股价跌破公司的净资产。想当初,它们都是“狗撵鸭子———呱呱叫”的企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们瞬间陷入了困境呢? 
  尽管这些被丑闻缠身的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属于个人魅力型企业。即这些企业都有一个“个人魅力无穷”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命运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甚至他们的个人声望超越了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他们通常在企业里拥有绝对的权威。这种个人魅力型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对于冲破旧体制的束缚起到了重要作用。当职业经理人把企业的影响力建立在其个人声望的基础上时,他一旦挂冠而去或出了问题,企业马上会陷入危机,这就使职业经理人个人获得了很高的讨价还价能力。凭借这种声誉与能力,就可以在旧的制度环境与人际关系下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 
  然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规范化,这种个人魅力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个人魅力型企业里,职业经理人对控制权的掌握并非主要来源于产权制度约束下的出资人授予,而是来源于职业经理人个人的讨价还价能力,这就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条件下,会导致职业经理人对控制权的滥用。由于出资人要承担企业风险,即破产总是破所有者的产,所以相对而言,经理人比出资人更具有冒险精神。如果这种冒险意识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则由经理人控制的企业可能会超越出资人狭隘的眼光,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如果这种冒险意识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则经理人就有可能拿所有者的财产去做无谓的冒险,甚至用过度冒险的投资或经营行为去实现个人的目标,如制造个人的市场哄动效应等。中航油的陈久霖恶炒石油期货就是滥用控制权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是在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条件下,会导致经理人通过滥用控制权去实现个人目标,进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在个人魅力型企业里,经理人通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开始政府可能仅投入很少的资金,或者只给一些政策,经理人凭借其个人能力,把企业像滚雪球一样滚大了。如果没有必要的股权和报酬激励,随着企业越来越壮大,经理人就可能对未来缺乏信心,对自己的现状不甘心。因为经理人一旦失去控制权,他的所有投入就会付之东流。特别是到快退休时,这种担心尤为明显。于是,他们就可能凭借其绝对的控制权,甚至牺牲企业的利益,去为自己谋利益,如无节制的在职消费、转移公司利润、瓜分国有资产等。伊利5大高管挪用公款就是一例。 
  三是在人治重于法治的条件下,经理人的骄狂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遏止。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企业外部的所有者很难观察到经理人的行为,或者由于投票权的廉价性,出资人缺乏监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即使出资人观察到了经理人的不当行为,由于经理人的个人魅力已经超越了企业的影响力,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出资人通常不敢对他们下手,生怕企业像雪崩似地倒塌。在企业内部,由于经理人热衷于营造个人权威,大事小事都由一人拍板。个人权威一旦过了头,企业发展顺利时,职业经理人往往被众星捧月,难以听到真话,决策错了也没人敢说;企业背运时,职业经理人则成为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甚至被落井下石。这些都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个人魅力型企业瞬间轰然倒塌的原因所在。 
  善待企业家不等于放纵企业家 
  尽管我们耳闻目睹了现实生活中有些经营者化公为私、吃里扒外的事实,甚至有些个人魅力型企业处于失控状态,但就此把企业家形象妖魔化也是不足取的。现代经济理论一再证明了企业家在一国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的成长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熊彼特断言:“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里的国王。”因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灵魂,而企业家恰恰具有创新精神,并具有风险意识,他能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组合企业内资源,捕捉赢利机会。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家在财富创造和促进增长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不管是美国的亚科卡,还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都一手导演了企业成长的奇迹。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大量事实也证实了企业家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