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讨:晋商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来源:优易学  2011-7-26 14:20:5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四)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抓住机遇,成就辉煌;逃避威胁,导致毁灭
  从晋商的崛起和兴盛,我们看到是他们抓住一次次历史机遇,从春秋时期晋国的贸易鼓励政策成为中国第一批商人;北宋年间的“折中制”,抓住盐业放开销售和流通渠道的机会,参与并扩大了盐业贸易;明初实行的“开中制”,放开了盐的销售和运输,晋商抓住了这个机遇,后又抓住了政府放开的盐业生产的机会,晋商登上了历史舞台;明代中期,盐业政策转向“折色制”,开始了与北边少数民族多元化的贸易;清代后,晋商抓住了两次机会,一个是清统一中国后,清政府的边疆政策和对外政策给晋商带来了贸易机会,成就了“货通天下”;另一个机遇是道光年间票号的产生,铸就了晋商的辉煌。
  而清朝末年,晋商的固步自封,未能充分认识市场竞争的严峻性和巨大的经营风险,且未采取正确的风险应对措施。就票号来说,没有从封建钱庄的金融制度转化成为现代银行制度,票号的经营缺少了战略层面的审视,缺少了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和趋势的把握。
  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很显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的审视,只有通过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行业分析,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抓住机会,通过明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动态调整企业的竞争策略,达成企业长久的发展。
  有效的制度,塑造成功的基因组织;有缺陷的制度,加剧组织的毁灭
  晋商的成功很大程度得意于其制度建设。股份制度中的两权分离,顶身股的激励机制人才的选拔、培养、激励和约束制度,在晋商的发展史上保留人才,激励人员发挥最大的价值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内部防范风险的各种运营制度,有效理顺内部的架构和流程,使得总号对分号的管理、各类业务的管理、财务的管理、资金的管理都落到了实处,有效防范了风险,极大降低了内部的败德行为。
  而具有缺陷的两权分离制度,在知人善用基础上的两权分离,具有一定的缺陷,责权利的不对等,同时没有有效的约束监督制度,历史机遇面前,导致票号走向了最终的衰败。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规避企业的固有风险,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是合理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当前众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不缺少制度,但是能够有效执行的很少,究其原因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制度的管理,通常缺少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制度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思想,缺少制度分级分层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规划计划管理,有些制度尚处于各个部门自发建设管理阶段,形成了各个部门各自把握制度管理原则的态势,有可能造成制度管理的割裂;二是制度的制定,由于各部门在制度管理和制度制定方面的“自发和无序”状况,本位主意现象存在,因此存在制定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不足,导致执行效果差或者无法执行;三是制度的执行环境,公司严格按照制度行事的环境有待加强,各级领导的以身作则是制度执行的关键;四是制度的执行,制度内容的不合理性造成执行的偏差,制度环境,按照制度行事的氛围对制度的执行具有影响,制度执行的刚性不足,同时公司尚未建立起对制度执行情况周期性、有序的监督、评估和改进,至使制度的陈旧,更新慢,难于适应企业的变化,造成的执行不利。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一个不好制度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这就是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考试大编辑整理
  积极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超越,封闭保守的文化促使其灭亡
  晋商的诚信文化是其成功的根本基因,促使其走向辉煌的票号的诞生,也是得意于其传承的“义利信”的诚信文化。在晋商的发展史上,诚信文化为其一次次的发展和辉煌奠定了基础。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就是做商业要讲商业道德,就是要讲诚信,这也就是说你靠坑蒙拐骗能赚一时的钱,但是绝对做不成大企业,而晋商做得好,就是他们确实讲诚信。“小富靠智,大富靠德”。
  而传统文化中的封闭和保守,也导致了晋商的衰败。因此,如何塑造积极,与战略发展想适应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研究课题,而同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剔除与战略发展不相符的消极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另一个课题。
  通过基业常青企业的研究证明,制度强制人达到标准,文化引导人超越标准,文化培养了员工的自觉和自律,是企业发展的牵引力。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