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
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仅用10分钟以绝对的优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华侨文化的光辉篇章,也实现了广东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为什么呢?首先她代表的是华侨们主动吸收西方文化然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晶,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再次从她的申遗价值来看:申报世界遗产一共有6项标准,只要是符合其中1项以上的就有资格申报,开平碉楼已符合其中的2、3、4、5项,这在“申遗”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