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婺源“风水”为何这么好 当地不少人都说江湾“风水”好。居高临下俯视,四条巷子把全村分为五指,整个村落宛似仙人献掌。村东一马平川稻浪起伏,村南清流淙淙直通长江,村西、村北群山环绕,林木苍苍生云走雾,后龙山据说是江姓发迹的龙脉。自古以来流传这么一句话:“江湾绿泱泱,必定发萧江”。村民们一直把后龙山列为封山禁地,规定“谁毁一木,杀猪拆屋”,俞部长说:“风水这说,当然无稽,江湾之所以风景优美,同人们重视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江湾村是婺源的一个缩影。这个县,处处苍翠欲滴,山明水秀。一座座阁亭连成的长逾百米的古朴美观的廊桥,犹如一条彩虹横架河上;一座座石拱桥,在月夜与穿林而过的月亮倒影连在一起,出现一溪多月的奇景;一座座古老的桥梁,向人们叙述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青山绿水间造型各不相同的古桥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
桥的两头,漫漫的古道两旁,矗立着一幢幢青石基脚、马头山墙、天井厅廊、水磨石库门坊的老房屋。有些建筑物的梁坊、斗拱、门楣、窗棂和砖石上面,分别刻着松柏花草、瑞狮祥龙和戏文故事。在江湾镇晓起村我看到一块块三四厘米厚的水磨砖上,镂空透雕出五个层次的人物10多个,好像整座建筑都在演一出古装戏。
宋代廊桥 - 彩虹桥,因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桥长140米,宽6.5米,有11座廊亭。
自古有“书乡”美誉 在婺源,不论河边山上,也不论村头村尾,清风阵阵沁人心肺。这里的水,不论是河溪流淌的,瀑布泻下的,还是泉眼冒出的,都那么清澈甘美。难怪旅伴们赞不绝口:婺源的风水真好!
原来,从古至今婺源人都很爱护树木,重视环境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5%,是“全国绿化百佳县”之一。树龄300年以上老树共有32棵。奇怪的是有一棵2000多岁苦槠树,胸径近4米,主干的空洞可摆酒宴;两棵千年银杏,一雌一雄,分立小溪两旁,根相连梢相交,如胶似漆,被人们称为“夫妻树”。
婺源县原来属安徽省管辖,商人众多,是徽商劲旅。这里自古有“书乡”的美誉,从唐朝到清朝有仕宦2600多人,著作2180部,其中有172部被选入《四库全书》。商富多、官吏多、才子多、见多识广的人多,加上能工巧匠多,婺源自然被妆点成“全国最美丽的乡村”了。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