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成于东汉末年。道教在创立时就已经传入云南,起初影响不大。唐代,传入云南的道教与云南的彝族的巫教相结合,以大理巍山为中心很快发展起来。道教对滇西各民族影响很大。白族的本主崇拜、纳西族等的洞经会都与道教有亲缘关系。明清两代是云南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永乐年间,长春真人刘渊然到云南。他兼修一派和全真派,将昆明真武祠改为真庆观,又在昆明黑龙潭建龙泉观,对昆明地区道教发展影响很大。
云南道教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临沧、大理等地,为部分汉族群众信仰。历史上,云南道观很多,现保存较好的有40余座。主要有昆明金殿、昆明黑龙潭、西山三清阁、腾冲云峰山、临沧三元观等。而巍山巍宝山宫观较多,有准提阁、巡山殿、玉皇阁、老君殿、长春洞等。因此,巍宝山有“云南道教名山”之称。
洞经会是云南的道教组织,各地都曾有该组织活动。活动时用音乐伴奏,谈演道经祭祀道教会诸神灵。洞经音乐古朴典雅,有曲牌,深受汉族、白族、纳西族人民所喜爱。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