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内部,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信主的和不信主的不相干”,“基督徒和其他人不相配,不能同负一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问:“基督徒可以跟不信教的人结合吗?”再推而广之,我们又会问:“基督徒能否跟不信主的人交朋友?或者说,能不能跟不信主的人交往?”
我们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是人类社会群体里的一分子,不可能超越社会不与外界交往和接触,不与持不同信仰(或者没有信仰)的人来往,自我封闭、自我隔离。事实上,我们有着广泛的社会人际交往(包括国际友好往来)。中国的基督徒和不信教的广大群众一直长期生活在一起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和周围的广大群众都是邻舍,在爱中人心相系。“这爱不求自己的益处,而是求邻舍的益处”,在这样一个不可分割的爱的社会大家庭里,骨肉之情使我们紧密相联。通过无数次的救灾赈灾、社会爱心活动,更使我们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哪里有需要、有困难,哪里就会有我们基督徒的身影出现。同时,中国基督徒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的善良品行,被整个社会认可,并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在去年的“抗非”斗争中,许多基督徒就挺身而出,顾全大局,不计个人的得失,努力做到了一言一行都符合基督徒的身份,没有人借口自己信仰的特殊性而退缩不前。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基督徒与全国人民一起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共度难关,终于战胜了灾害。
保罗说:“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如果一个基督徒对他人的苦痛漠然置之,对社会、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那么信仰就成了形式上的一种宗教习惯,这种行为正是基督徒应该反对的。
中国的基督徒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无声的言语,正确理解和实践了教会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信与不信这类问题,真正做到了“世上的盐”、“世上的光”,为荣耀神的爱做出了美好的见证。
经文上说:“上帝就是爱”。象征着基督爱的十字架是属于全人类的。上帝的爱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信仰……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我们对世人的爱就源于上帝对我们的爱。
宏观社会如此,在微观的家庭中也是如此。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是整个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中心,神将婚姻赐予人,是神对人最圣善的美意。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爱与情愫,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命的佳酿是如此令人陶醉。面对滚滚红尘,我们又该怎样去寻觅可以传递暖心慰怀的良伴,天长地久的家庭生活呢?
基督教认为,是神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人类。在人生有限的选择中,有三件事情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1、信仰;2、终身伴侣;3、职业。大家都希望能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这不单单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必不可少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服务人群的具体形式。而选择一个终身良伴,就比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重要得多,因为这意味着结婚以后两人要长相厮守。夫妻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亲密、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夫妻双方在信仰、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等诸方面都有共同点,两人常怀爱神爱人之心,谦卑柔和,爱人如己,在生活上求大同存小异,处处为荣耀上帝做美好的见证,我们说这就是一个基督化的美好家庭。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