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山东平阴民间习俗
来源:优易学  2011-12-19 11:57:4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三、祝寿
  平阴人一直有给老者——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祝寿”的习俗。
  老人60岁即过“生日”祝寿,一般60岁寿辰较为隆重。贺者要送贺帐、金纸或红底的贺联、贺诗或其他贺礼,如酒、寿星图、寿桃等。老人到了66岁,认为是大寿,出嫁女都要带一块肉回娘家给老人贺寿。俗话说:“六十六,一块肉”,可见之器重。20世纪80年代后,沉寂一时的贺寿之风渐兴。农村请戏班子、电影助兴的逐渐增多。城乡居民进宾馆、酒店摆寿宴的越来越多。也有在电视上点播歌曲、戏曲以表达祝福的。
  四、乔迁
  人搬到新居去住或官职高升谓之乔迁,但现在多指搬迁。以前,迁居后,亲朋好友要择吉日带礼物去新居温居,主人要好好款宴一顿。人越多越好,寓人多势大不受欺压之意。该习俗一直沿袭,从城镇到乡村,家家如此。平阴人称温居为“温锅”,一是表示祝贺,二是表示关心。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城镇家庭都是亲朋好友到家中坐坐,认识一下新住址,然后去饭店吃“温锅宴”。
  五、丧葬
  老人得了病,久治不愈,晚辈便开始给老人做寿衣,做棺材,谓之“冲冲病”,盼望老人的病尽快好起来。人死之后,穿寿衣、净面,置灵床、发讣告。亲朋好友送丧礼,送花圈、挽联。孝子孝女守灵三天,第三天上出殡。出殡时,有的家庭聘鼓乐队吹奏致哀,子女披麻戴孝,拄哀杖,由长子摔老盆,打“引魂幡”;子侄辈左右扶孝子、女,边哭边行;孝眷随后哭嚎。送棺木到茔地上埋葬。葬时,花圈、挽联随之烧掉。葬后三天,儿女要过赴三,男子时赴三,女凌晨三四点钟赴三,带着水饺去墓地,上香烧纸,把水饺埋掉,意为给老人送的饭,然后不回头往家走。还有一七、三七、五七、百天、周年等祭日,一般老人有几个儿子不过几七,孝子、孝眷及亲戚到墓地祭奠哀悼。
  六、交际礼节(含称谓)
  平阴古属齐鲁之邦,历代官民重礼节,政局多变,而尚礼不变。民国以前,无论官府民间都行磕头跪拜礼,如小官见大官,后辈见长辈、师长等。在婚丧嫁娶等仪式中,跪拜礼就更多了。民国初,中央下令官府不再施行跪拜礼,但民间未全止。建国后,见面行握手、鞠躬礼,部队行军礼。
  迎客客人将至,主人须到大门外、院中相迎,并请客先行。客到,一般让于上座;主家必备烟、茶。烟要点着,并双手倒茶。此时,客人要站起来受礼。留客用餐较丰盛,但菜不能为单数,主家几次为客人敬酒。
  送客客人带来的礼物不能全留,须押回去些。送时主人持物,到大门外再交客人并道别。农村居民仍保留了该风俗。
  问路旧时问路多下轿、下马、停步拱手问人,多用“请问”、“借光”等词。一般问者可称呼“大爷”、“大娘”、“大哥”、“大嫂”、“兄弟”、“小妹”或“先生”、“夫人”、“师父”等。现在,问路人仍要下车、停步相问,称“同志”、“先生”、“老师”或根据年龄称呼者居多。问后要说声“谢谢”或点头致谢。
  称谓可分为雅称、俗称或口语、书面用语。
  子女称父母,实叫是爹娘,20世纪80年代后多叫“爸爸”、“妈妈”,书面称“二老”、“双亲”、“父母大人”、“家父”、“母亲”等。称祖父为“爷爷”、曾祖父为“老爷爷”、高祖父为“老老爷爷”……,称祖母为“奶奶”、曾祖母为“老奶奶”、高祖母为“老老奶奶”……。
  父之兄,雅称“伯父”,实称“大爷”或“二大爷”、“三大爷”等;父之嫂称“大娘”或“二大娘”、“三大娘”……。父之弟称“叔”,书面称“叔父”或“二叔”、“三叔”……,叔之妻称“婶子”,字面称“婶母”、“婶娘”或“二婶子”、“三婶子”或“二娘”、“三娘”等。
  称姐姐、妹妹或“大姐”、“二姐”、“三姐”或“大妹”、“二妹”、“三妹”……。
  夫妻称谓很多:旧时俗称“屋里的”、“老婆”,雅称“贱内”、“内人”;解放后称:“爱人”、“老伴”、“孩他爹”、“孩他娘”、“孩他爸”、“孩他妈”……。
  妻称夫之父,和夫一样称呼,对人称“公公”;称夫之母,和夫一样称呼,对外称“婆婆”、“婆母”。
  兄称弟之妻为“弟妹”,对外称“兄弟媳妇”;弟称兄之妻为“嫂子”。兄弟妻之间称“妯娌”。兄弟之子女称“侄子”、“侄女”,称他们的配偶为“侄媳妇”、“侄女女婿”。
  子女称父之姐妹为“姑”。称姑之夫为“姑夫”,姑之子女为“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称他们的配偶为“表嫂”、“表姐夫”、“表妹夫”等;子女称母之兄弟、姊妹为“舅”、“姨”,称舅夫人为“妗子”,姨之夫为“姨夫”,雅称为“舅母”、“舅父”、“姨母”等。称他们的子女为“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夫雅称妻之父为“岳父”,俗称“丈人爹”,也有叫“爸爸”的。平阴人多称“伯伯”或“大爷”、“叔叔”。妻之母,雅称“岳母”,俗称“丈母娘”,也有叫“妈妈”的。平阴有的人叫“婶子”或“大娘”。
  妻之兄妹,雅称“姻兄”、“姻弟”、“内兄”、“内弟”,对人称“大舅子”、“小舅子”,见面称“哥哥”、“弟弟”……,夫称妻之姐妹,和妻一样,对人称“大姨子”、“小姨子”;称妻之姐妹的爱人为“姐夫”、“妹夫”等,雅称“连襟”、“两乔”。
  父母对其女之夫,称“姑爷”、“贵客”、“女婿”。
  夫妻双方父母互称“亲家”、“亲家公”、“亲家婆”。
  子女称母亲之父为“外祖父”,面称“姥爷”,称母亲之母为“外祖母”,面称“姥娘”。外祖父、外祖母称子女之儿女为“外甥”、“外甥闺女”,称他们的爱人为“外甥媳妇”、“外甥女婿”……,母亲称其姊妹的子女为“外甥”、“外甥女”。
  妻之兄弟的子女,可雅称“内侄”、“内侄女”或“妻侄”、“妻侄女”。
  解放前,学生称老师为先生,一般人称男人也可叫先生;称女人为小姐、太太或夫人;学徒称教艺者为“师父”,师父之妻为“师娘”、“师母”。学生也有称师之妻为“师母”的。
  建国后,人见面多称“同志”;共事的为“同事”,共学的为“同学”,共服役的为“战友”;改革开放后,人们称服务行业的女人为“小姐”、“服务员”。20世纪90年代起,对男的称“先生”,对女的称“女士”的增多。
  七、讳言忌事
  平阴地处齐鲁之邦,尊崇孔子学说,遵循儒家教规。至21世纪初,青年人已不太讲究,部分生活禁忌仍得以存在。
  清晨于家人、外人都不能打头,否则认为一天不吉利。外出遇发丧见棺材认为是可发财吉利,不避;遇娶媳妇则认为是不祥,要避开。
  请客赴宴不能乱坐。给人舀汤、菜、饭,勺子须往里倒不能往外倒。过年节或赴宴切忌打破碗碟。解便勿在地头、墓地。赶集购物时不应站摊铺前,更不应坐买卖人的车头。
  盖房之前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何时动工、何时上梁,要择吉日。盖的高度可超过前院人家不能超越后院人家,否则认为是“压”着了人家的旺气。
  吃饭时不应敲碗,敲了后会去讨饭。小孩子掉了的牙不能乱扔;小孩子不能吃生枣,不然长疖子;晾晒衣服,衣物不能在院里过夜;老公公不能去儿媳妇屋里;怀孕的女人不能乱串门,生孩子无论如何要到婆家去。
  看病人要在上午;晚上有人叫名不能轻易答应;人活到百岁以上,不说百岁,光说九十九岁;到40岁,不说40岁,39岁、41岁跳着说;晚辈忌叫长辈的小名;晚辈不能与长辈开玩笑;长辈也不能和晚辈的媳妇说笑。
  河边坐船,不能口出“翻”字,需要脱鞋,鞋口要朝上。问路时对男女老幼要有称呼,对方答后要说声谢谢,步行要停步,骑车坐车者要下车。
  一些行业也各有各的的禁忌,如店铺,扫地往里扫,不坐门槛、钱柜和乱摔账本等。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