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藏族族称释义
来源:优易学  2011-12-4 13:25:0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人迹罕至,遍布着雪山和草原的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域。在这平均海拔逾四千,八千多米的山峰直插云霄的皑皑雪国上,气候多寒,四季不明。以至地不产五谷,草只生一夏。喜玛拉亚如同铁围山,将高原台地重重的托起,江河之水由这个世界最高处,切开大地一路下流哺育高原及亚洲各族。被这些江流切割的高山深谷中,有着一片被人们称为“山南”的地方(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诞生在这里的“悉卜野”(部落)人,在他们历代首领的努力下,最后由雄主松赞干布统一了高原。在武力与文化的侵蚀中,为高原各族带来了一个铭刻于历史的共同名字---“博巴”(蕃巴)。
  在此之前,洒落雪国上世代生息繁衍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留给他们的名字。“苏毗”.“象雄”.“白兰”“党项”“白狼”“木雅”...这些在历史上或辉煌一时,或默默无闻的族群先后消失。他们中有的是被“悉卜野”人建立的吐蕃王朝武力征服,有的是被后来的“藏传佛教”以语言文字从文化意识上融合而来。无论他们的先辈多么的英勇伟大,但在无奈和利益抉择下都放弃了祖先为他们留下的名字,而认同了自己是“博巴”(蕃巴)的一分子。在他们被征服之前,“悉卜野”人就以“雅隆吐蕃”为自己命名,当时的人们尚称‘山南地区’为“雅隆”;而“吐蕃”二字,却是对自己信仰的执着。
  高原的气候和土地,使得人们不能得到太多的“剩余价值”;高原的风霜,使人们过早的苍老;高原的野兽,使人们无奈的与之搏斗;高原的一切使人们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女,在面对无情的大自然时,往往把情感和归宿托付给了神灵和上苍。 每个部落,每个族群都坚定的相信,自己祖先的“在天之灵”和上天的神,会帮助他们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与敌人,经过长期的祈祷和仪式,各自建立了与别族不同的信仰体系,生活在雅隆的悉卜野人将自己的这种信仰称为“苯”。 称自己是“信仰苯的人”,随即又将自己的部落也命名为“苯”。为了区分国家意识和信仰所代表的不同的“苯”,“蕃”这个发音便应运而生,仅仅与“苯”一音之转。在吐蕃文字(藏文)创立之初,“苯”与“蕃”在书写上是完全一样地。 随着悉卜野人的强大,在强烈的民族自豪驱使下,便使自己在实力与文化上产生了高于其他部落族群的意识。疆域的不断扩大,周围族群的攀附,“苯”这种文化的传播,悉卜野人自然而然的以“泱泱大国”自居。“吐”即大也,“吐蕃”之名也随悉卜野人的扩张传遍高原,乃至一统。历史走到了中原汉人所称的“唐朝”,从太宗李世民时期开始的,与吐蕃王国在西域的争锋一直延续到终唐一朝。“吐蕃”二字伴随着战争与政治往来被汉地史官记录在唐宋史集之上。我辈汉人正是从此之时,始闻与唐朝对应的国家---“吐蕃”之名。 而与“汉人”这个民族相对应的,则是“博巴”(蕃巴)二字,“巴”以蕃语(藏语)即是“人”之意。
  历史总是在演变的,世界上就没有不散的宴席,不灭的政权。悉卜野人建立的强大吐蕃王国,与唐朝几乎同时崛起,在相互征战二百余年间,又几乎同时灭亡。王权散落高原各地...,“吐蕃”这个王国名称随即消失在历史当中,而吐蕃的后裔却在历史上把“博巴”这个名称一直称呼到今天。当然,“博巴”作为一个族群的自称是广泛的,是相对于不是“博巴”的族群的自称,在“博巴”的内部也有各种不同的地域称呼。“卫巴”“藏巴”“康巴”“安多哇”...等代表自己生活地方的称呼亦随之而来,如同汉地不同地方有“四川人”“陕西人”“吴人”“中原人”等等自称一样,乃是地域之分。 吐蕃王国鼎盛时期,松赞干布将都城定在拉萨。至此,拉萨一带便成为后世博巴人民心中的“中心区域”,所以称这里为“卫”(乌斯),其意就是“中心”。那么,这里的人们当然就成了“卫巴”。而与“卫”地相连的日喀则一带,因为地处年楚河的上游,所以被称为“藏”,“藏”有“上部”之意,这里生活的人们也就成了“藏巴”。吐蕃崩溃以后,“卫”与“藏”这两地,一直是博巴人民经济文化以及政治最发达的地区,并且相连,故而往往将两地联称为“卫藏”(清以前大多译为“乌斯藏”,“卫”与“乌斯”是同样的意思,而不同的汉语翻译)。汉人据此,以汉语文惯用的方法,把“卫藏”简称为“藏”,并以这个简称泛指博巴人民居住之地,故曰“藏地”。汉人们历来生活在中原一带,这里一直是汉人的中心,而青藏高原在中原之极西,所以“西藏”一名便出现在清末的汉文中。
  汉人在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纵横辉煌了几千年,满州人的到来打断了汉人的脊梁。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仅轰开了清朝紧闭的国门,也轰开了汉人渴望自强而压抑百年的雄心。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拼杀声中,革命党人却不能面对“驱除”后可能导致的国土分裂,也不仅仅要求“恢复”一个汉人固有的土地。在“三民主义”的理论背景下,“五族共和”便成为革命党人笼络原清朝疆土内,各个族群的口号。五族者,汉.满.蒙.回.藏五个人口和地域上的大族。当此之时,汉人因不知“博巴”自称,所以,以地名为其族名。由此一来,渐而久之“藏”这个民族称谓一直沿用到GCD执政后的今天。成为“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藏”便是其法定族称,也是其他民族对博巴人民的惯用称呼。
  辛亥革命成功了,清朝灭亡了。“藏”也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作为对民族的称谓,出现在“五族”当中。当清朝未亡之时,“藏”字虽也往来于政府公文之间,却实指地名。清人沿用“吐蕃”之名来称呼这个民族,但在发音和文字书写上却演变为“唐古特”,这也许是满州人的发音习惯,实则“吐蕃”之一音之转。当清朝之世,因为种种原因,与西方各国外交上一直往来不断。西人接触到藏族和藏地,也受清人影响,亦“唐古特”称呼之,固以此译为“tibet”,用来称呼博巴人民和西藏。
  盛极一时的吐蕃王国,在历史上已消失1100多年了。悉卜野.雅隆吐蕃人却在这历史的长河和众多的支流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和精神。所有的博巴人民都相信,自己与悉卜野人有着共同的先祖,一致于他们都拥有一个自豪而坚定的民族自我称谓----博巴。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