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运城地方戏曲
来源:优易学  2011-7-11 18:26:4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蒲剧|-
  俗称乱弹,又称蒲州梆子、山陕梆子,今统称蒲剧,因起源于古蒲州(今永济市)而得名。据诸多出土的戏剧文物和有关资料记载,蒲剧起源于宋,由山、陕地区的民歌?***********妊荼湮窦湫∠罚笥衷诿窦湫∠返幕∩希邮芰斯爬暇缰值囊帐醭删停鸩椒⒄钩晌笙贰F髦幸堆荼湮奥业薄ⅰ鞍鹱忧弧保晌懒⑼暾木缰帧F丫缰饕餍杏谏轿鳌⑸挛鳌⒑幽先堑卮都案仕唷⑶嗪!⑿陆⒛诿晒拧⒑颖钡仁〉牟糠值厍C窆岳矗挛魇〉奈靼病⒀影病⒀映ぃ幽鲜〉牧楸Α⒙希仕嗍〉亩ㄎ鞯仁邢兀荚ㄓ衅丫缤拧C骷尉改昙洌阎菥妥榻ㄓ幸搴习啵醒莩觥G寮吻焓庇小坝览职唷薄⑾谭崾庇小叭逋薨唷薄4忧迥┑矫窆跄辏衅丫绨嗌?0多个。同时涌现出郭宝臣(艺名元元红)、王来(艺名老二盏灯)、祁彦子(艺名彦子红)、郧三吉(艺名白菜心)、吕长林(艺名八百黑)、任金祥、孙广盛、王存才、冯安娃等一批表演艺术家,推动了蒲剧艺术的发展。蒲剧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两个不同的艺术流源,即西路戏与南路戏。南路戏以演传统的上、中、下24本为主,唱词较少,文辞典雅,多以情节奇巧取胜,格调文雅。西路戏则粗犷豪放,重唱功和做功,风格火爆。到本世纪30年代末,特别是蒲剧五大名演员阎逢春、王秀兰、张庆奎、筱月来、杨虎山出现后,蒲剧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西路戏和南路戏的特点逐渐溶为一体,使蒲剧既有火爆激昂的一面,又有典雅细腻的一面,形成长于抒发激情和凄楚的情绪,具有豪迈奔放的特色。蒲剧的角色行当有须生、老生、小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大净、二净、丑角等。蒲剧的特技表演驰名全国,髯口功、翅子功、翎子功、稍子功(甩发)、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及跷功等特技为其它剧种广为借鉴,耍纸幡、彩功等,亦极为细腻精彩。传统剧目有本戏、折戏500多出。50-60年代,经过整理、改编至今仍上演的剧目有《薛刚反朝》、《赵氏孤儿》、《窦娥冤》(已拍摄成电影)等。近年来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西厢记》、《关公与韶蝉》《阴阳河》、《送女》、《苏三起解》等。专业表演团体除地区蒲剧团外,尚有永济市虹光蒲剧团、芮城县黄河蒲剧团等lO个县(市)蒲剧团。主要演员除已故的王存才(小旦)、阎逢春(须生)、杨登云(二净)、杨虎山(二净)、筱月来(小生)等外,现活跃在舞台上的有张保(须生)、武俊英(小旦)、景雪变(小旦兼闺门旦、刀马旦)、王艺华(小生)、吉有芳(花旦)等。 
   -|眉户|-
  起源于陕西省的眉县、户县,清嘉庆、道光年间传人本区(一说是明代即传人本区)。由“清唱”(俗称“地摊子”)艺人吴小宝等搬上舞台演出。本区13个县(市)均颇流行。眉户曲调丰富,有72大调和35小调。搬上舞台初期,演出剧目多为小生、小旦和小丑扮演的小戏。本区艺人在演出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蒲剧的音乐和表演手法,逐步发展为能够表现历史故事题材的戏曲剧种。新中国建立之初,组建起运城专区眉户剧团,以演历史剧目为主,后运城与临汾地区合并,剧团改称晋南地区眉户剧团。演出剧目有《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三进士》等。主要演员有杨海生(须生)、程根虎(小旦)、卫本善(小生)等。1957年临猗县眉户剧团成立。该团自建团至今40多年来,一直坚持编演现代戏,被誉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面旗帜。演出剧目有《梁秋燕》、《涧水东流》、《一颗红心》等,《涧水东流》和《一颗红心》先后被搬上银幕。主要演员有任洪、李英杰、张俊芳、范琳、郭高计等。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