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康乾盛世何以由盛转衰
来源:优易学  2011-11-23 12:44:5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康乾盛世何以由盛转衰康乾盛世,指的是清王朝前期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三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政权,发展社会经济的积极措施:政治上,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竭力维护满族贵族特权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执行了笼络、控制和利用的政策,扩大了统治基础。1673-1681年又先后平定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三藩”叛乱,进一步加强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统治。经济上,采取了轻徭薄赋、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边防上,康熙年间两次雅克萨战争的胜利,打击了沙俄的侵略气焰。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定,长时间内确保了北部边疆的安全。总之,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当时中国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南跨台湾和南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叶岛,西达葱岭和中亚巴尔喀什湖,形成了一个空前版图的大帝国,全国耕地面积超过明末最高数字,人口达到3亿以上,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到乾隆朝的中后期,大清帝国的统治迅速地由盛转衰。
  经济上,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制依然是清朝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皇帝和皇室是全国最大的地主。
  政治上,在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下,各级官吏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日益昏庸腐朽,官场败绩与日俱增,政治日益黑暗,贪污贿赂成风。
  与政治腐败相联系的是军备废弛,军力衰败。八旗兵入关以后圈占土地,俸禄优厚,终日悠闲,承平日久,昔日骁勇骠悍的八旗兵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专募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也不堪言战。总数达百余万人的清军已经丧失了保卫国家,抵御侵略的能力。
  思想文化上,满族贵族实行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一方面,极力提倡程朱理学,鼓吹忠君孝悌,以八股取士的制度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严禁结党,大兴文字狱,其凶狠残忍超过清代以前的任何封建王朝。
  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实行行商制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也使中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严重妨碍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使马嘎尔尼到北京谒见乾隆皇帝,在呈送的礼品单中有部分军器,包括8门每分钟可以发射7颗炮弹的铜质野战炮,英国政府明显带有炫耀势力的意图,让中国人“知道(这些炮)是无法抵御的武器”。中国接待官员处于必要的外交考虑,固然不能表现出“半点欣赏的神情”,但问题出在,事后清廷也只是将这些难得的军器样品当作摆设礼物束之高阁,而未加以认真研究和仿造。以至1860年9月从海淀冲入圆明园宫门的英国军官发现这些野战炮仍然作为摆设尘封于“万园之园”。
  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到1830年英国的工业化水平与中国相比已经达到25:6的差距。英国成为第一个有能力实现“战争工业化”的国家。而乾隆帝、嘉庆帝和道光帝的历届清政府却仍把一切机器鄙之为“奇技淫巧”而不屑一顾。47年的宝贵时间又在紫禁城前金水桥下流淌过去了,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中华文明与欧洲现代工业文明的对比已显示出难以赶上的差距。
  综上所述,从“康乾盛世”到“嘉道渐衰”,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封建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对外关系等等各个方面已经迅速地走向衰落。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