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在与记者讨论这八大骗局时,很肯定地说道:但凡出去旅游过的人们,几乎都被这八大骗局所欺骗过。
鉴于以上种种旅游消费陷阱和旅行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等多部门通过本报联合发布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随团旅游时,一定要牢记以下五个“招数”,以便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1、慎重选择旅行社
要选择信誉好、规模较大的旅行社或旅游部门的会员单位,同时,要查看旅游公司有无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
2、签好旅游合同
签订书面合同是旅游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游客要对合同条款仔细琢磨: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都要约定清楚;对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其中的细节,如:住宿标准、旅游路线、景点安排、饮食、接送服务等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作出明确而具体的约定;对于模糊不清、表述不明的条款要在补充约定中注明其真实意思。不要一味地考虑价格因素,以防掉入不法旅行社的低价陷阱。
3、购物要谨慎
在景点购物时,要货比三家、辨析真伪后,再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对自己拿不准、没有把握特别是价格贵重的物品更要谨慎、理智购买,防止上当受骗。如确需购物,一定要向经销者索取购物发票或服务凭证等。
4、签订保险合同 出游前,查看旅行社是否代游客同保险公司签订了旅游《意外保险合同》,以防止出现风险后而没有保障。建议游客要增强保险意识,适当购买意外保险,万一出现意外时,可以减少损失。
5、谨防旅游项目“缩水” 旅游中,游客要注意导游是否按照旅行社的接待计划安排游客旅行及游览活动,是否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中止导游活动,兜售物品或索取小费等问题;旅游过程中,导游对可能发生的影响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是否履行警示和说明的义务,是否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此外,还要注意导游人员是否具有并佩戴国家统一的导游资格证等问题。
编稿手记
穷困难出门,饱暖思远行。这是笔者杜撰的顺口溜。现在自费出门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佐证。但也正如我们一再提到的社会处于转型期,许多事情不规范,许多甜言蜜语后面有陷阱,花钱买气受的问题真不少。出门旅游也一样,心理上先有个准备,不要一想要出去,高兴得什么都忘了。当心再当心,才能不吃大亏;有些小亏吃点就吃点吧,也不要太斤斤计较,以致败坏了游兴和心情。
此篇稿件属手册文本,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出游不吃亏的参考,行前准备得充分些,把该走到的程序走到,旅游中就会少些麻烦和烦恼。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