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辅导:中国历史文化(第五节)
来源:优易学  2010-1-22 11:03:2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三、古代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推行全国。历代中原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州、郡阶段,道、路阶段,行省阶段。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前代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到秦末增至40多个。每郡辖若干个县,全国有1 000多个县。西汉初年改行“郡国并行制”,将一些郡分封给诸侯王作为封地,称“王国”。
隋唐实行州(郡)县两级制。唐宋两代于州上加道(路),但道(路)在大部分时期中只是监察机构而非行政机构。
行省制始于元朝,其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为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或省。元代中期以后,全国除中央中书省直辖地称“腹里”外,共设l0个行省。
明初加强中央集权,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中央中书省和丞相被废后,京师直辖区则改为直隶。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地区称南直隶,北京地区称北直隶。宣德以后,明朝共设两直隶,13布政使司,合称15省。
清初沿袭明制。康熙年间将明南直隶分为江苏、安徽,陕西分为陕西、甘肃,湖广分为湖南、湖北,此为清朝“内地十八省”的由来。此外,东北为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其他还有蒙古、回部、新疆、青海、西藏诸藩部。光绪年间,清朝先后在新疆、台湾建省,又改东北三将军辖区为东北三省。清末,全国共22省。
四、传统医学
(一)概述
在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神农尝百草而发明中医药的传说。实际上我国的中医药学是在人民群众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古代最早的医学分科见于《周礼》,传统的五行学说也被应用于医学诊断。这是古文献中有关医学理论的最早记载。春秋时秦国名医医和提出了著名的“六气”失和致病理论。天有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人必须顺应六气,有节制的生活,否则就要生病,为后代中医学以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病因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也是古代有关病源学的最早探讨。
(二)中医治疗技术
1.诊断方式
诊脉,也称切脉,是我国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战国初,名医扁鹊首创切脉术,并结合对气色、形貌的观察等,能准确地诊断出病人的证候和病因所在,再施以汤药和针灸的结合治疗,治好了许多危重病症。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将诊断方法总结为“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医的诊断技术和准确度,为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即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为八纲,辨别不同证候,从脏腑、经络学说等整体观点出发,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特征及其对疾病的反应,再结合发病的时令、地区、环境差异等确定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选择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恰当的治疗方法。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包含了理、法、方、药等各方面内容。
3.麻醉技术
东汉名医华佗曾应用全身麻醉法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术用麻醉剂。中国古代的麻醉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
4.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周代以后逐渐成为一项专门的治疗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针灸疗法已相当普及,治疗质量也大为提高。西晋时,针灸学专著《黄帝针灸甲乙经》问世,进一步促进了后世针灸技术的发展。唐代,针灸被正式列入国家的医学教育课程。北宋的王惟一设计出一座铜铸人体模型,上面刻画出人体的经穴部位,标注名称,并在此基础上写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为后人确定经穴的正确部位提供了方便。针灸技术在唐以前已被传到日本、朝鲜等地,宋元后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5.人痘接种
早在16世纪,我国就已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很快传到国外。康熙二十七年(1688),俄国医生来北京学习种痘之法,后又从俄国传到土耳其,随后再传到英国和欧洲各地。
(三)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重要的医药学著作
1.《黄帝内经》。大约出现于战国末年(或日西汉时才最后成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
2.《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约成书于东汉,共收录各类药物365种,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和植物分类学专著。
3.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张机,字仲景,著医学史上的鸿篇巨著《伤寒杂病论》,将前人对伤寒诸症(指感冒、痢疾、肺炎、霍乱等传染性疾病)和各类杂病的诊断治疗经验加以总结和发展,创立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为后世历代医家奉为准绳,张仲景因此被尊为“医圣”。
4.华佗。东汉末年名医。于内、外、妇、儿及针灸诸科皆很精通,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术用麻醉剂。他曾仿照鸟、猿、鹿、熊、虎五种动物的动作形态创作了一套体操,称五禽戏,对人体的各个部位皆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5.孙思邈。隋末唐初杰出的医药学家,撰《千金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收集了800多种药物和5 300多个药方,在各类药物的效用、配伍及采集方法等各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被后人尊为“药王”。
6.宋慈。南宋人,著名法医学家。所著《洗冤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
7.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所著《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巨著,收入药物1 892种,附医方11 096条,插图1 160幅。对所收每一种药物的名称、产地、形态、性味、功能以及采集方法和炮制过程等皆详加记述,其分类方法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另外,从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角度看,《本草纲目》也具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