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游词: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导游词
来源:优易学  2011-12-15 11:28:3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张森林在段庄炮楼中队部受尽酷刑摧残,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洒尽了一腔热血。1943年农历三月初八,张森林慨然就义,年仅34岁。
  张森林的尸体由高老白、高年、高志等村民连夜从段庄偷运回村,用清水洗净周身的血痕。从他的内衣袋中发现了诗稿《就义辞》:
  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
  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
  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
  冉庄人民把对张森林无限的怀念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深深地埋进心底,化作烈火,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张森林的母亲,抹了一把眼泪,劝慰乡亲们:"森林为抗日死了,值得!"
  区委宣传员李连瑞1921年出生在冉庄一个富裕农家。1939年加入中国GCD,任冉庄"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1940年调区委工作,任写作宣传委员。1942年冬,李连瑞只身1人,带1支手枪,数十发子弹,趁午夜时分赶到距冉庄5公里外的东孙庄,宣传抗日,组织抗日力量,被汉奸察觉告密,王胡庄的日军,派出一支百匹马队的骑兵和1个营的伪治安军500余人,火速团团包围李连瑞隐身处,李连瑞坚持与敌人枪战多时,身中数枪,血染布衣。当李连瑞发现子弹用尽,想越墙突围时,被敌逮捕,身中十几处日本刺刀伤。敌人强制李连瑞游街,直至血流将尽时,李连瑞依然是骂不绝口:"中国人你们是杀不完的!""誓死不当亡国奴!"李连瑞的肠子被日本刺刀挑出肚皮外,壮烈牺牲,年仅21岁。丢下了年迈的父母,丢下了正当青春芳龄的爱妻和还在襁褓中的幼女。敌人把李连瑞的尸体在村东北角坑边曝尸三日,令人惨不忍睹。王胡庄的日伪军放监视哨多处,发现起尸的人不是逮捕就是枪杀。敌人的警戒放松以后,冉庄的干部群众,以泪洗面,把李连瑞的尸体起回冉庄。如今李连瑞烈士同30多位烈士同眠在村旁墓地,陪伴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故土。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历经八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人民从此走向胜利的里程碑。
  血泪欢歌 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国裕仁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投降仪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人民群众沉浸在抗战胜利的无限喜悦之中。每到清明节和节假日,各界人士向死难的烈士默哀。
  历史悲剧 不容重演
  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前来访华的田中角荣,开创了中日人民友好的新纪元。
  1995年5月3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首相村山富士。这一切充分说明,饱受战火蹂躏和创伤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渴望同一衣带水的日本近邻友好相处,这也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但是,日本政界总有一股反动势力,遮掩当年侵略战争的滔天大罪,为侵略者翻案,参拜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魂,在教科书中竭力掩盖侵华的罪恶历史,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高度警惕。
  1995年5月23日,日本16个团体,约5000人举行集会,要求国会通过"谢罪和不战决议",向亚洲各国人民道歉,永远不重蹈历史覆辙。
  1995年8月15日,日本反战和平团体"和平遗嘱会全国联合会"在靖国神社附近集会,反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1987年8月6日下午,一辆浅灰色的轿车驶进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车上坐着老少二人,只见那位白发老人双眉紧锁、面带愧疚,他下车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有罪,我是向中国人民请罪来了!"他就是曾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浅尾公平,年轻的是他的孙子浅尾和彦。他激动地说:"我早就想到中国来,但是一直没有勇气,一想到过去,就觉得有愧于中国人民。我已经79岁了,以后的日子不多了,这次硬着头皮来了。"老人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继续说:"1939年我来到中国后,随部队驻扎在冉庄以东9公里旧称黑风口的张登镇,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被日军蹂躏的惨景。这都是日本帝国主义造的孽!我这次和孙子一起来,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了解中国,让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浅尾祖孙来到了展览室参观,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特别是当他看到当年冉庄人民抗击日寇时使用的土枪、土炮、土手榴弹时,更是感叹不已。他激动地说:"正义之师必胜!"浅尾和彦点头表示赞许。他义正辞严地说:"现在,日本还有个别人想复活军国主义,这是绝没有好结果的!"1988年5月25日浅尾公平在给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信中说:"我不是属于一般的旅行者而前往中国的,是为了对过去的忏悔,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日中友好,为中日两国不再战,世代友好之目的,我远涉重洋,拜访贵国的……有时和战时的战友一起谈论昔日的事情时,很多人说在冉庄常打败仗,在我的记忆中,也似乎觉得那是冉庄……"
  日本友人来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时,往往不可避免地谈及当年日本侵华的史实,他们常常谈到,中日两国人民同是战争的受害者,两国人民共同向往和平,日本政界部分右翼势力试图为当年侵略战争招魂扬幡,是绝对不能得逞的!
  各位朋友,地道战以其独特的战略战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产生了极为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人们重温这段历史,追思战斗岁月,是为了铭记昨天,不忘国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参观完了纪念馆,了解了当时的抗日烽火和硝烟,下面就到冉庄的地道战遗址进行实地游览。
  看过电影《地道战》的朋友一定对电影中展现的地道构造的复杂和设计巧妙而叹服吧。冉庄的地道一般宽约0.7-0.8米,高约1.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共24条支线,全长达32华里。形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的地道网。
  从地道的用途来说,可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里面建有休息室、厨房、储粮室、指挥部、兵工厂等各类设施,内设路标和照明灯,地道交叉处设翻板陷井,敌人万一进入地道,一踏上"翻板",就会落井毙命,地道与水井相通,既可通风又便于排水、取水。
  地道出入口灵活多变,有的设在室内墙角,有的利用牲口槽、风箱、锅台、井口作为出入口,经过伪装,敌人很难发现。为有效杀伤敌人,全村主要街道和路口,构筑了高房工事、地堡、庙宇、碾子等战斗工事,都与地道相通,既能观察敌情,又能冷枪杀敌。工事周围设地雷孔,拉线引入地道。若敌人靠近工事,便拉响地雷杀伤敌人。沿街和路口墙角下设有联通地道的射击孔,隐蔽枪眼和射击孔遍布全村每个角落,构成"明暗火力交叉,高房、地面与地下火力交叉"的立体火力网。
  冉庄地道具有"三通"、"三交叉"、"四好"、"五防"这几大特点。三通即高房相通,院落相通,地道相通;三交叉即明枪眼与暗枪眼相交叉,高房工事与地堡工事相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相交叉;四好即好打、好钻、好藏、好跑;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冉庄地道充分体现了冉庄人民的集体智慧。
  首先,我们参观"双向地道"。
  冉庄地道网中有一条双向地道,这条地道内有两扇可以活动的门,可以将地道关闭,通道两端有翻板陷井,敌人到了这里就如同进了囚笼,这就叫"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为防敌人用水灌地道,冉庄的地道与水井相连,正如电影《地道战》中说的是"水是宝贵的,应让他流回原处"。无论敌人从哪口水井里灌地道,水都会流回原处。
  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地下兵工厂。
  抗日战争时期,冉庄民兵为了解决弹药不足的问题,自己动手建立起地下兵工厂。梁连恒在"七七事变"前是做鞭炮的,对炸药比较了解,就由梁连恒负责,除梁连恒外,还有7名技术人员。开始,地下兵工厂设在梁连恒家的红薯窖内,但是在1939年被敌人发现,遭到破坏。后来梁连恒设计将地道口通到炕上,可以从屋内炕上的地道口进入地下兵工厂。民兵们用简单的工具制造了大量的土武器。地下兵厂分工比较细,主要有锻轧组、铸造组、机加工组。锻轧以烘炉为主,在这里锻造打制大刀、长矛、土枪及各种武器配件。炭窑是制造火药原料的,火药配方很简单:一硝、二磺、三木炭,再加上蒸煮、晾晒、细加工,便成了火药。铸造组通过各种关系将焦碳从解放区搞来,利用废铁等铸造地雷、手榴弹:他们制造的第一批地雷的壳是用从京汉铁路扒回来的钢轨为原料铸的。锻轧和铸造都产生大量的烟,为了把地下土兵工厂里的烟排到地面又不让敌人发现,他们就把梁连恒家的院墙修成空心,而且墙上留有排气孔,空心墙与地下兵工厂的地道相连,烟可以先通过这些洞吸到空心墙里,再由空心墙上的气孔排出。机加工组用土旋床加工地雷、手榴弹把柄等木制配件,还用来加工制造镗床、土枪、火枪筒等武器零部件。各种零件制造好后,就在地下土兵工厂里装组成土枪、掷弹筒、地雷、手榴弹、子弹等武器。当时制造武器的工具和方法比较简单落后,所以,民兵还在工厂里挖了一口防爆井,弹药万一在组装中出事,可以立即投入井中,以防伤人。在铁、木构件上打孔都是在土车床上进行加工。工厂里,每道工序完全是由人力来完成。武器制成后,存放在地下库房里。战斗过程中,地道内的交通员通知兵工厂某工事需要什么武器,土兵工厂就可以在敌人的脚底下运送过去。土坦克是数层用水浸湿的棉被盖住木桌做成的,抱炸药包的人在木桌下顶着桌子冲锋,用以防子弹。1945年拿下黑风口据点时就用了这种土坦克。冉庄民兵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办起了地下兵工厂,制造武器打击敌人,为抗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参观地道内的翻眼。
  翻眼是地道内的一种防御设施。翻眼有两种,一种是向上翻的,另一种是向下翻的。向下翻眼可以用来防毒气,因为毒气比较轻,只向上走。虽然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就可以将毒气隔开,使两面地道不会相互影响。而且它还是地道内的一处很好的防御设施,当敌人进入地道,民兵可以在口上等着他,居高临下,来一个打一个。
  请大家看一看地道内的卡口。
  卡口是地道内的一种防御设施,因为它比较矮小,如果敌人放毒气或放水,民兵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口堵上,将地道隔离。此外敌人进入地道,一个在此把守,敌人过来就得爬,那样民兵们就很容易的消灭他们。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卡口在地道内不能太多,那样会限制民兵的行动。
  请大家参观三官庙。原是供奉尧、舜、禹的庙宇,乡民称为三官庙。为方便作战,在庙内筑地道口通地道,在庙墙上筑暗枪眼,垒墙堵住庙门,就这样把庙宇改装成作战工事。地道战期间,三官庙工事成为把守清水河南大桥的重要射击堡垒,并与青神庙工事及两侧民居暗枪眼相配合,形成一道阻击敌人的屏障。
  下面,我们来到了村内的青神庙。
  始建于明,用于供奉青苗神,乡民在这里乞求五谷丰登。1942年,冀中环境残酷时期,区委书记张森林藏在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李永家绝密地道内办公,由李永负责送饭和通迅联络。张森林的母亲,常以到青神庙上香为掩护,将洗换的衣服和食物置于与地道相通的神台下,由李永从地道内取走交给张森林。后根据战争需要,将庙门堵死,拆去神台,改为战斗工事。
  这里是冉庄抗日村公所。
  原是冉庄村公所,始建于民国年间。1938年冉庄建立党组织和抗日政权,改称为冉庄抗日村公所。这里是冉庄抗日活动的中枢,下设"五大会":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冉庄农民抗救国会、冉庄工人抗日救国会、冉庄妇女抗日救国会、冉庄青年抗日救国会。张森林任冉庄抗日村公所秘书,其真实身份是冉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38年秋,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来到冉庄,在这里谈判收编清苑县西片联庄会,把"不抗日、不降日、打土匪、保家乡"的地方武装改编成GCD领导下的抗日力量。这批武装力量(清苑县5000余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为抗御外侮,为祖国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请大家看,这是冉庄的一眼水井。
  冉庄有一眼砖砌水井,它是通往地道的13眼水井之一,做地道内排水、取水、通风之用。电影《地道战》中,日伪军抽水灌地道,地道内民兵群众又让水流回原处,即拍摄于此。
  现在我们来到了冉庄十字街。
  冉庄十字街是地道战的中心地带之一,地下设有指挥室、休息室等,十字街四壁墙根设暗枪眼若干。
  冉庄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部将在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街上两棵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当年栽下槐树的冉、曹两姓在冉庄村已无后人,就连他们的坟地也变成了大片民居。
  抗日战争时期,村民在街头古槐上悬挂北大寺的铁钟,用以报警。在1965年拍摄电影《地道战》时,这两棵老槐树枝繁叶茂,过往行人都愿在树下歇脚。有间屋子原为一个店铺,柜台下面有地平面地道口与地道相连,作战时就成了地面指挥中心。西南隅房顶为高房指挥中心,并有高房工事通夹壁墙至地道,这里的地道口为墙根壁地道口。
  现在我们来到了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旧址(关帝庙)。
  抗日战争期间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设在关帝庙。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曾在此办公,这里是冉庄决策和指挥武装斗争、地道斗争主要指挥所,又是为我主力部队组织和输送兵员的地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冉庄共有200多名优秀青年加入了正规军。这里同时又是组织支前的办公地。在关公神台一侧有一处极为隐蔽的地道口--地平面地道战口。电影《地道战》中的假武工队来冉庄刺探地道斗争情报的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这个地道口下面的地道通往四面八方。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冉庄常吃败仗,老乡们传说是关公保佑。其实是地道战胜利,是先辈们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冉庄民兵英勇奋战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苑县抗日武装委员会旧址。
  这里是一处普普通通的民居,是抗日战争年代的一家堡垒户,现在院内仍保持着战争年代环境风貌。南屋子是马槽地道口,现在仍然养着马,气息仍似当年。抗日战争中,清苑县抗日武装委员会在此办公,是发动全县抗日武装和民众破坏敌交通、坚壁清野、割电线、炸桥梁、开展游击战、地道战等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伪装奇巧的马槽地道口与地道相通,当时遇到紧急情况时,干部们便从这里转入地道。区委书记张森林多次从这里出入地道。
  现在我们来到了保定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保定城市工作委员会(简称保委会),秘密在保定南部一带开展活动,开展城市工作准备收复保定。这里是主要办公地之一,是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所。
  自从1965年,电影《地道战》在全国放映后,冉庄地道战遗址就家喻户晓,名扬中外。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来这里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地道战的神奇魅力给客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遗址也先后被共青团中央、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各位朋友,冉庄地道战遗址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如果您还没有尽兴的话,我建议您不妨到冉庄村中再去走一走。站在冉庄十字街头,看着那棵在电影《地道战》里高高耸立的老槐树,树杈上饱经风霜的古钟,陈旧班驳的磨房,渐被风化的石碾,以及隐于房根墙角的枪眼……您会想到什么?您还可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堡垒户"家中,听乡亲们讲述当年抗日战争的情况。饿了,您还可以尝一尝玉米面野菜团子、菜汤等冀中抗战餐。对了,别忘了给您和您的家人及朋友购买一些有地道战特色的各种纪念品呦!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