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毛泽东同志的父亲顺生生于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青年时期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置田地,扩建房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贫困的乡亲。父母亲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他凝视良久,然后又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大家看到的这张陈旧木床是原物。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毛泽东的母亲就是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毛泽东外婆家的珍藏而幸存下来。
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毛泽东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张,毛泽东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
毛泽东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毛泽东回来开展农民运动,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泽东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GCD。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志后来为革命英勇献身。
请继续往前参观。这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六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毛泽东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有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风车。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说,他原来就做过这种劳动,这是一种较繁重的活。这是谷仓。最兴旺时,毛泽东每年最多能打粮食80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这是柴屋。毛泽东小时候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
这间是毛泽东小弟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1905年,13岁就跟随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GCD,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到故居参观,当他看到与自己在江西同命运共患难的战友的遗像时,久久凝视着,深情地赞叹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室。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1年春,毛泽东回家教育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东的工作。因为毛泽民当时已成家。但毛泽东教育他,为能只看到自己这个小家,应该看到大家,想发、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毛泽民在兄长的耐心教育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他加入中国GCD。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担任过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过边区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后来,他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新疆军冷藏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江总书记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确,除了毛泽民、毛泽覃,主席一家还有四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毛泽东故居室内参观完全了,请大家到屋后参观。这时是毛泽东小时候劳动过地的地方。毛泽东从小热爱劳动人民,同情穷苦大众。有一年秋收时节,父亲毛顺生在这块坪上晒满了谷子。中午时分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农民们都忙着收拾自家的谷子。毛泽东看到邻居毛四阿婆一个人抢收谷子有困难,马上跑到她的晒谷坪帮她收完谷子,然后才回到这里抢收自家的谷子。可是,自家的谷子早已被雨淋湿,还被雨水冲走不少。父亲回来后很气愤。他向父亲解释说,人家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不得了,我们家里,自然不要紧些。大家从这普通的晒谷坪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的风范和气度。
坪下面是毛泽东家的稻田。小时候,毛泽东常在田里帮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直到1959年,他还指着这片稻田告诉同人员说:这片田,下面的好些,产量高些,上面的差些。希望毛泽东的参观、访问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