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核精要:第六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2-4 10:28:3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第三节 错误观念
一、什么是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即是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主要有以下性质:
(1)广泛性。(2)自发性。(3)顽固性。(4)隐蔽性。
传统的只注重传授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寻求有针对性的错误观念转变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Posner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概念转变模型,阐述了观念转变的4个条件:
(1)对现有观念的不满;
(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3)新观念的合理性;
(4)新观念的有效性。
三、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1.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
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
3.引发认知冲突;
4.鼓励学生交流。

第四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个子系统。
(一)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只保留以瞬间并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瞬时记忆的特点是:(1)信息贮存时问极短;(2)贮存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3)信息保持的容量较大。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中问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另一个是工作记忆。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问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l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乃至终生的记忆,容量没有限度。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的,呈负加速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最后消失的结果。
2.干扰说
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即某一信息之所以不能提取,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出现暂时抑制,一旦抑制被解除,记忆也就可以得到恢复。
干扰说认为遗忘的抑制现象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
奥苏贝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在有意义学习中,新旧知识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人们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经过转换的较为一般性的观念结构。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