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核精要:第十章
来源:优易学  2009-12-7 10:43:2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文章页内部300*250广告位

第十章 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第一,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个体以外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过程。
第二,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体偶然的表现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第三,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三、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万尼斯在继承和批判柯尔柏格道德认知理论、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认为社会参与活动是构成青少年公民同一性、政治和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基础,而对个性和社会的尊重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让个体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培养起尊重品质。
(一)社会参与经验
(1)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从而改善道德观念和行为。
(2)参与社会服务的经验可若干年后自愿参与社会的行为。
(3)另一些社会参与经验,包括参加学校管理和社会政治运动,还可能提高成年期(10~30年后)参与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可能性。
(二)道德同一性
道德同一性包含两层含义:l.自我认同。2.寻求超越性意义。
(三)对人性的尊重
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对他人的尊重,二是对社会的尊重。

第三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根据有关研究与理论,可以将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刀刀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列表页595*231广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考试文章页底部580*100广告
热点资讯
文章页330尺寸谷歌广告位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