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引来“送礼风”形成“潜规则”
来源:优易学  2011-9-2 11:28:3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随着教师节临近,不少家长开始“紧张”起来——盘算着给老师送什么礼。家长们烦心的是,送礼不光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还要费心费力搜寻“既能表达心意又不会太招摇”的礼物。昨晚,长沙市教育局发出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学生家长礼品、礼金的通知,严查这股败坏师风师德的坏风气。

  教师过教师节,作为学生,送上祝福、贺卡、鲜花或者自己的一点小心意,这是学生对老师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再也正常不过了,但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家长也跟着“搅和”甚至越俎代庖,绞尽脑汁想出各种“花招”给老师送礼品、礼金。其实,送礼品、礼金给老师早已成为了许多孩子家长深谙的“道理”,说白了,这就是部分家长和老师之间形成的“潜规则”。

  学生家长送礼给老师,无外乎这样一个目的:希望老师给予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这样的“特殊照顾”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动机单纯型”,家长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另一种则是“动机不纯型”,部分家长想让老师给自己孩子在提干、推优等方面上多点“特殊照顾”。于是,部分家长主动纷纷给老师送礼,同时还有部分家长害怕自己孩子得不到老师的“特殊照顾”,于是便“跟风送礼”。因此,每逢教师节临近,学生家长送礼给老师成为一道蔚为大观的“风景”。

  毋庸置疑,部分家长送礼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是想通过送礼来获“特殊待遇”则完全悖离了送礼的初衷。送了礼后,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自然会获得的是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但同时也破坏了所有孩子平等学习的氛围。其实,整个家长送礼给老师的过程中,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许多孩子也许会因此而心灵会受到伤害,品德上也会沾染不良风气,对教育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和歪曲,发展到最后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破坏随着所有人都在送礼,又趋同向一种平衡重建的态势。到那时,如果默认这种新平衡,就是默认教育已经沦为金钱交易!

  著名教育家于漪明确地说,此风不可长,个别“害群之马”的行为将使教师的尊严受到侵蚀,纯洁的师生关系被异化为金钱关系。作为教师,被社会冠以“灵魂工程师”的荣誉称号,应当是社会的良心,肩负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栋梁重任,收取礼物钱财无疑是对教师崇高职业的亵渎,玷污教育界神圣殿堂。所以,是该有关部分严查这股败坏师风师德的“送礼风”!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