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辅导: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来源:优易学  2009-9-3 16:50:0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文章页内部300*250广告位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日再食)
  
   162.
曾:1、加强语气,与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163.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
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穿(著我旧时裳)
  
   173.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176.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
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中考总复习之文言虚词

一、之
   1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
、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穷山之高而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势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新开 冷光之乍出于 人之学也不知日之入
  
3)补充音节(这一类很少):如,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3
、动词(这一类初中课本中极少)
  
如: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4
、语法作用(这一类涉及到文言语法,初中生不要求掌握):如, 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宋何罪之有
  
  
二、其
      1
、代词(这一类较多):代人 代物 代事 也可表远指相当于
  
如,以彰其咎  百姓多闻其贤  苦其心志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乡人曰望其旗靡  故其文疏荡 今观其文章 听其议论之宏辩 日与其徒上高山  

   2
、表语气(这一类较少)
  
如,其真不知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三、以
      1
、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等
  
例,醒能述以文者(用) 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 不以物喜(因为)  悉以咨之(拿) 必以分人(把) 气可以养而致(凭、凭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凭)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 
   2
、连词
  
1)表目的:译为 来 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故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众 以知天地之广大 将以攻宋
  
  (2)表结果:译为 以致
  
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
   3
、其它
  
1)以为:译为 认为  例,或以为死  
  
2)所以:
   a
、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
   b
……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相当于: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4)通假字:如,固以怪之矣(通)(初中课本中只此一个)
  
  
四、乎
      1
、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例,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2
、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例,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然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3
、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例,悠悠乎与灏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相当于“……的样子
  
  
五、虽
      1
、即使之意。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不能察  虽多何为  虽杀臣,不能绝也
   2
、虽然之意。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风力虽尚劲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六、然
      1
、代词:这样的意思。例,吴广以为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
、作词尾:表……的样子。例,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满目萧然
   3
、连词:表转折。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七、或
      1
、有的人:如,今或闻无罪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2
、有时候: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3
、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
   
八、为
   1
、介词(相当于”“):如,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睛雪所洗 为我吊望君之墓 
   2
、动词:如,为坛而盟(筑) 酿泉为酒(酿造)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张瑶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列表页595*231广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考试文章页底部580*100广告
热点资讯
文章页330尺寸谷歌广告位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