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辅导:讲义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来源:优易学  2011-6-12 11:24:3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而目标的达成又离不开内容,没有课程内容,目标也无法实现。

  1.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只有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能让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内容。课程目标不仅规定内容的范围,而且还规定内容的深度。

  2.课程内容是目标的体现与依托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确定的,它体现目标的方向和要求。幼儿园课程目标重视的是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幼儿身体、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必须体现目标的这些实质要求。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就会偏离目标的方向和要求,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全面发展等现象。

  (二)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遵循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与确定的原则,是为了保证内容符合课程目标的方向与要求,使幼儿能够有意义地、有效地进行学习,满足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只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就可以达到内容的时代性与丰富性,而且有助于幼儿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在提供幼儿学习的内容时,应尽可能地使幼儿看得见、摸得着,要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与体验。如果让幼儿学习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会使他们感到难以理解。如果勉强教给他们,不仅浪费其精力和时间,而且会减低他们学习的兴趣。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既能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对幼儿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既要联系幼儿已有的经验,又不要简单地重复其经验,应该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努力去学会新的经验。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要通过拟定各层次的教育教学计划,并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进行。

  (一)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

  1.教育教学计划的类型

  教育教学计划可依据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的层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年龄班计划、  学期计划、月(周)计划、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计划(这层计划包括一日活动的安排和活动设计即教案)。这些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课程目标的层次关系是一致的,上位计划对下位计划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下位计划是执行上位计划的措施。

  2.教师拟定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是由各个层次的计划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拟定计划的过程是把具有指向性的计划框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的计划由教师或由园领导与教师组成的小组来制定。

  3.制定计划的过程

  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计划有三个环节,即确定目标、设计活动、观察或评价,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计划过程。

  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时,并不一定非得套用确定目标——设计活动——观察或评价这个单一思路。教师在确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幼儿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精熟与把握,从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开始计划的制定,如从对幼儿的观察或评价、系统的课程目标、幼儿已有的活动人手。

  4.教案的设计

  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一般来说,设计教案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阐明期望幼儿通过这一活动能学习到的知识、态度或技能。

  教学方法:描述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步骤:计划好怎样开始、怎样进行、怎样结束。

  教学内容和教具的选择:怎样配合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教具,以有效地达到目标。

  (二)选择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

  一个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选择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如果选择得不恰当,就不能很好地达成目标,甚至会事与愿违。

  1.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应当根据目标、内容以及幼儿学习该内容的特点、水平、经验等来定,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适合用集体形式,也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不可用集体形式,关键在于能否“让幼儿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

  (2)小组活动

  幼儿园的小组活动可以是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可以是教师组织引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是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教师谈论或交流,并可以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的事。在小组活动中,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责任更多是观察了解幼儿,并给予适当和必要的引导及帮助。如果只是采用了小组或分组的形式,而活动过程仍然是统一要求、统一步骤、统一方法的话,除参加活动的人数减少了之外,并不能做到照顾差异、因人施教。

  (3)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的自发、自由活动。教师的指导一般在幼儿自选活动时间进行,教师作为同伴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个别幼儿互动,或是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专门辅导。

  2.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与途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