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评价
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及出血程度。
减少出血的措施是否实施及效果如何。
三、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服用激素有关。
机体抵抗力降低。
主要表现
发热,白细胞计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超出正常范围。
护理目标
患儿不发生感染,体温正常。
护理措施
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18-22℃,湿度50%-60%,定期通风换气,冬季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
室内空气每天用0.5%过氧乙酸喷雾1 次。
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尽量给2-3人的小房间,减少探视人员。
做各种治疗应严格无菌操作,先护理非感染患儿,后护理感染患儿。
为患儿进行各种穿刺后,应压迫局部直至不再出血,如穿刺针眼较大应以无菌纱布敷盖,以防局部感染。
协助家长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特别是皮肤、口腔护理。
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卫生宣教;
优质良好的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餐后漱口,勤洗澡、换衣、洗头及剪指、趾甲。
根据季节、天气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病人餐具要专用,并保持清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以免肠道感染。
8.嘱家长不带患儿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呼吸道疾病。
每天测体温3次;如有发热,则测4-6次。
重点评价
患儿体温是否正常。
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四、焦虑
相关因素
环境改变。
疾病困扰。
学龄儿童担心影响学习。
主要表现
焦虑,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孤独。
护理目标
患儿能尽快适应环境,消除焦虑感。
护理措施
尽量多陪伴患儿,鼓励患儿说出不安的想法和感觉。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内的环境及周围小伙伴,以减轻陌生感。
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有关知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对患儿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将传呼信号开关放在患儿易拿到处,并教会使用方法,及时应接红灯。
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顾。
病室环境家庭化,允许有一名家长陪伴,允许带患儿喜爱的玩具、食品、书籍等。
组织患儿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如看图书、玩玩具、做游戏、讲故事等,以转移注意力。
辅导年长儿学习。
重点评价
患儿情绪是否稳定,同周围小朋友的关系是否融洽。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