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辅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来源:优易学  2011-1-25 20:51:5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 种类型。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增多,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ITP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因此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皮肤粘膜受损;

潜在并发症-----出血;

有感染的危险;

焦虑。

皮肤粘膜受损

相关因素

血小板减少,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

感知改变---瘙痒。

主要表现

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从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到大片瘀斑、瘀点,鼻衄、牙龈出血、口腔出血。

护理目标

破损后的皮肤粘膜愈合,不出现继发感染。

不出现新的皮肤、粘膜损伤。

家长、患儿能复述皮肤粘膜破损的护理要点。

护理措施

避免因患儿哭吵而加重出血:可多给患儿抚摸、讲故事等,以给予安慰与爱抚,尽量满足患儿要求、减少哭闹。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刺激,少渣,高蛋白,高维生素,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

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证睡眠充足。

每天检查皮肤出血点、瘀斑有无增加。

指导家长在照顾患儿时应注意:

衣服宜宽大、柔软,减少对皮肤的磨擦,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温水擦洗,及时更换内衣、内裤。

剪平患儿指甲,避免搔破皮肤,防止皮肤挤压和外伤,不要玩尖锐玩具,以免损伤皮肤。

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避免擦伤皮肤。

给患儿洗脸、擦澡的水温不宜过高,以接近体温为宜,避免水温过高使表皮血管扩张,加重出血。

擦澡时动作轻柔,以免挤压皮肤加重出血。

8.口鼻粘膜护理:

使用软毛牙刷和非磨损性牙膏,防止损伤牙龈。

经常检查牙龈有无出血、肿胀、溃疡;口唇可涂少许石蜡油,以防干裂;牙龈肿胀、溃疡时,遵医嘱涂3%碘甘油。

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儿餐后、睡前漱口;口腔有炎症时,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作口腔护理,每天2次。

不用力擤鼻涕、咳嗽和打喷嚏,禁挖鼻孔,以防止出血。

少量鼻腔出血者,可用干棉球、明胶海棉或0.1%肾上腺素棉球塞鼻,压迫止血和局部冷敷;如出血仍不缓解,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止血。

9.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注射穿刺后要局部施压5-10分钟,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渗血。

10.测血压时,袖带充气不能过度,时间不宜过长。

重点评价

皮肤、粘膜是否完整,有无出血、破损。

受损的皮肤、粘膜是否愈合。

年长儿、家长能述说皮肤、粘膜护理要点。

二、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

血小板减少。

主要表现

鼻衄、牙龈出血、呕血、黑便,或球结膜出血,头痛、呕吐、视力模糊。

护理目标

患儿不发生出血或出血及时得到控制。

护理措施

观察神志、精神状态,出现烦躁不安、头痛、视物模糊、喷射性呕吐等,应立即报告医师。

观察皮肤紫癜、瘀斑状况有无发展与好转。

观察大小便颜色及性状,并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为便秘致腹压增加而出血。

注意防治呼吸道疾患,避免因剧烈咳嗽而诱发和加重出血。

避免患儿烦躁、哭闹、挣扎及情绪紧张等因素。

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禁食;出血停止后,先给冷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及软食,并指导家长给予少量多餐;对少量出血、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大便颜色正常),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有出血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出血严重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让患儿得到充分休息。

观察血小板计数,当血小板过低时,遵医嘱输新鲜血小板。

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和升血小板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