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何理解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论述)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原来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世界和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无力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从而中国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致病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国GCD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使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可以逾越,并不意味着可以逾越生产力的巨大大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去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伴随商品市场经济充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才能充分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进修,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就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在我国这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次,就现实的国情来看,我国至今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增长,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国家外汇储备和若干工农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总量进入了世界前列,综合国力达到可观程度,到下一个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能够如若实现。在我国这样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国度,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将为我国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者的思想还将在一定时期存在。
最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初级阶段。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中国到达20世纪中叶才开始具备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而这时所要实现的现代化,它的水平和标准既不同于是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也不同于是9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
16.“三步走”发展战略有什么特点?(简答)
⑴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的发展目标,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指经济现代化,即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民主”指政治现代化,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目标:“文化”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⑵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的目标。这一战略既规划了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又规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⑶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纠正了过去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首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到下个世纪中叶;其次,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含义确定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党的十三大把十二大提出的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高度”去掉,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每一步,都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当然,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要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