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把革命理想作这样的区分,其意义在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鼓励先进同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由于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对于GCD人来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
40.为什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简答)
⑴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深圳特区深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就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
⑵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中国GCD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⑶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用邓小平理论去武装群众,教育群众,使他们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1.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并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简答)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原则问题,是丝毫不能动摇和改变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与现状,考虑到当地同胞及各方面人士的意愿,考虑到实现祖国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允许两种制度并存,台港奥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找到有关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这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实践已经证明,“一国两制”是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佳途径。
“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准则,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承认。现在,把它用于解决一个国家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问题,这是一个创造。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种和平共处。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
4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长期不变的方针?(简答)
“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对香港有些人总是担心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方针会变的思想背景提出来的。邓小平提出这个方针长期不变的根据有下面几点:
⑴为了稳定这些地区的人心,减少他们的疑虑,使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我们政策的连续性,可靠性。⑵“一国两制”不是个人的主张,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方针,是法律。既然是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方针,而且经过0实践证明又是正确的,那就谁也没有理由改变。
⑶提出“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是同中国需要五,六十年才能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战略目标联系起来考虑的。在这个期间内,港澳台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如果到下一个五十年,这个政策见效,达到预期目标,就更没有理由变了。
⑷这个政策不变的根本原因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否则,香港50年不变也会吹掉。
43.“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论述)
⑴“一国两制”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②坚持“两种制度”,好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组织部分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做贡献。
③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
④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⑤“一国两制”长期不变。⑵“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意义;
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②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理论③发展了和平共处的思想④实行“一国两制”,既有利于大陆的改革开放,又可以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是一个解决国际和国家内部历史遗留问题的创举,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
44.如何理解知识分子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简答)
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
⑴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⑵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⑶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对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有着特殊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