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内核的头文件都放在include目录下,且其相互之间的引用关系较为复杂,故此保留include的整个目录。此外还需要以下几个c文件:
Arch/blackfin/kernel/setup.c:这个文件中定义了几个与内存管理相关的全局变量,然后在setup_arch函数中设置了这些全局变量的值。
由于我们需要对内存分配过程进行模拟,因此需要首先从系统分配64M内存,然后将这64M内存用bootmem进行分页并进行管理。为此在setup_arch函数中添加这样几行代码:
raw_memory = malloc((CONFIG_MEM_SIZE + 1) * 1024 * 1024);
memory_start = _rambase = _ramstart = ((unsigned long)raw_memory + PAGE_SIZE - 1) / PAGE_SIZE * PAGE_SIZE;
memory_end = _ramend = _ramstart + CONFIG_MEM_SIZE * 1024 * 1024;
而原来对这几个全局变量的设置语句则不再使用。
之所以多分配了1M的内存,是因为使用malloc分配得到的内存无法保证其指针是以PAGE_SIZE对齐的,因此多分配一些内存然后向上ALIGN。
Init/main.c:这个文件中主要使用了start_kernel函数,当然在此函数中并不需要进行所有的初始化工作,而仅仅调用几个与内存管理相关的函数:
void __init start_kernel(void)
{
char * command_line;
………………………………….
setup_arch(&command_line);
…………………………………….
build_all_zonelists();
page_alloc_init();
………………………………………….
mem_init();
kmem_cache_init();
.......................
}
经过这几个函数调用之后,三种内存算法的初始化工作全部完成,就可以自由进行调用了。
Arch/blackfin/mm/init.c:这个文件主要有paging_init与mem_init两个函数。
mm/bootmem.c:bootmem算法实现。
Mm/page_alloc.c:buddy算法实现。
Mm/slab.c:slab算法实现。
此外还需要几个辅助文件,如lib/bitmap.c等,与内存算法关系不大,在此就不进行列举了。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