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聋哑儿童 用爱与真情敲碎孩子们心头的坚冰
来源:优易学  2014-3-11 10:07:34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在商丘市睢阳区聋哑学校,生活着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他们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在学校里,他们不仅跟正常的学生们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他们生活得充实而快乐。据了解,该校现有学生89人,开设9个教学班,共有教师44人。在老师的悉心培育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他们不但学到了文化知识,更逐渐学会了生活,学会了融入社会。

  【现场】

  孩子们过得充实而快乐

  2月27日,东方今报记者刚踏进睢阳区聋哑学校大门,就被孩子们充实而欢快的情绪感染了:教室外操场边的黑板旁,两个女孩子正在一笔一画地绘制着黑板报,一行行娟秀的字,一朵朵美丽的花,一会儿功夫就出现在她们的笔下。教室内,五六个孩子正围坐着打手语,似在讨论又似在分享自己的“悄悄话”。

  教室门口,一群男孩子正在一蹦一跳地比赛“跳房子”。有个男孩子看到有人走近,马上打起了手语。“他们在说‘你好’。”传达室阿姨翻译说,孩子们希望记者也能加入他们的游戏中,跟他们一起玩“跳房子”。

  在小朋友们的拉动下,东方今报记者很快加入游戏中。像是久未谋面的老友,虽有语言的障碍,但每个小朋友的微笑始终挂在他们脸上。

  孩子们为何会如此热情、乐观和活泼,而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消沉、痛苦抑或不满?“这里的孩子们坚强、自信。”睢阳区聋哑学校校长张学军介绍,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爱和幸福,体验到生活中的温暖,给予了他们自信。

  【关爱】

  社会关爱滋润孩子们的心灵

  “让特殊未成年人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张学军说,自聋哑学校成立以来,商丘市教育局、睢阳区工商联和社会团体、爱心人士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给了聋哑儿童、少年们一个快乐成长的空间。

  睢阳区聋哑学校在校学生共89名,其中95%来自农村,大多家庭贫困。去年年底天气非常寒冷,可部分学生还穿着单薄的毛衣或破旧棉袄,难以御寒,为让他们温暖过冬,社会爱心人士通过两个星期的努力,送来了一批崭新的棉衣、棉裤和其他各种生活用品。这一下子解决了部分家庭贫困聋哑孩子的燃眉之急。“孩子们如何会不开心呢?社会上的关爱始终在他们身边。”张学军说。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这一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会来到睢阳区聋哑学校,与这里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用爱心和友善打开孩子们的门窗,走入他们的心灵。

  “通过与外界接触,了解社会,孩子们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张学军说,社会各界的关心对于特殊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聋哑学校坚持开门办学,既可以满足孩子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一些物质需求,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去年5月18日-20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该校学生捐款共计12.7万元。

  【老师】用爱与真情敲碎孩子们心头的坚冰

  聋哑儿童由于生理缺陷,大都敏感、自卑,性格往往固执又倔强,自尊心很强。特教老师们需要付出比对正常孩子多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努力。

  学生祝庆玉性格孤僻,不与陌生人接触,由于语言障碍,比较自卑,难于管理。有一次,他不慎摔断了胳膊,班主任时红梅老师得知后,拿自己的钱,天天领着他去看病、换药。有时还领他去饭店吃些可口饭菜。时老师还买了10斤鸡蛋,叮嘱学校食堂师傅每天给他煮两个,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伤口愈合。利用课余时间时老师还与祝庆玉谈理想、谈人生,渐渐地使他的自卑心理消除,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几年的努力,祝庆玉终于考上了大学。由于家庭困难,拿不起学费,时老师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了部分钱无偿资助他。学生和他的家人感动得泪如雨下,祝庆玉真情地向时老师表示:“等您老了我来照顾您。”

  学生唐青霞成绩不太理想,思想压力很大,再加上家庭困难,一度辍学。特教高文郁老师得知后,利用假期,骑自行车到30多里外的唐青霞家,给她父母做工作,给她鼓励。经过一番思想工作,唐青霞终于回到了学校,高老师在给她补课的同时,耐心开导她,在高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唐青霞克服重重困难,成绩很快赶了上去,随后在普通高招考试中,被中州大学特教学院录取,唐青霞的父亲含着眼泪说:“是你们这些老师改变了我女儿的命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聋哑学校的特教老师们用自己的爱心、关心和耐心,使得这群特殊的孩子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呼吁】践行雷锋精神 携手关爱聋哑儿童

  对于在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来说,给予孩子帮助的社会爱心人士都是当代活雷锋,他们给予聋哑孩子们的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正是因为这些关爱与支持,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爱和幸福,让他们从自卑中重新站起来,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给予了他们自信。

  用您一双关爱之手,用您一颗真诚之心,让他们回到属于他们的“有声世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侯思羽/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