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政司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9:24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班人。大学生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努力做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3.为完成历史重任立志成才  当代大学生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刻苦学习,培养优良学风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为承担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为完成历史重任立志成才。  (三)健康的心理与成才  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有不同于中学生和一般社会青年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必备条件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前提,是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条件。  3.增进心理健康  正确处理和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保持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自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  (一)人际交往的作用与发展  1.人际交往与人生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和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化,能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是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2.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交往能力是当今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正确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3.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竞争与合作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  (二)友谊的获得与培养  1.友谊的涵义和价值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而又亲密的情谊,是激励人前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2.真挚友谊的基础  共同的理想、志向和追求,是真挚友谊的基础。共同的兴趣、爱好是联结友谊的纽带。真挚的友谊经得起时间和风雨的考验。  3.努力播种友谊  掌握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正确方法。友谊需要用真诚和热情去培育,用谅解去护理。真挚、持久的友谊需要用原则来巩固和维系。  (三)爱情的位置与影响  1.爱情与人生  爱情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性爱与情爱的统一。爱的核心因素是责任。要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  2.大学生与恋爱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恋爱关系,改变在恋爱问题上的不良认知。  3.树立高尚的恋爱观  大学生应树立高尚的恋爱观,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处理好恋爱与学业、集体、道德等的关系。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  (一)科学把握人的本质  1.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个人既依赖于社会,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社会对个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  人的本质自私论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否认和抹杀了人的本质的历史性、阶级性。  (二)人生目的的确立  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它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和道路、人生的根本态度和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  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的人生目的。它们的实质都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它们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3.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正确的、科学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三)人生应有的态度  1.人生态度的涵义与类型  人生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人生态度有不同的类型。人生态度影响和支配着主体的人生行为。  2.正确对待人生境遇  人生境遇会出现顺境和逆境。顺境和逆境具有两重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对待。  3.新世纪新阶段对人生态度的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乐观向上、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对人生态度的要求。大学生应当选择和确立科学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奉献与索取、幸福与不幸以及生与死等人生课题,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人生价值的特点与导向  1.人生价值的涵义  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  2.人生价值的特点  人生价值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导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取向是多样化的,人生价值导向是一元的。大学生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生价值导向。  (二)人生价值的选择和评价  1.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考察。其基本内容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等。  2.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  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人生正确价值目标的确立,最优价值目标的选择。人生价值目标可分为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按照社会价值目标的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人价值目标的最优选择。这种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评价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责任与贡献的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方法。  (三)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社会责任  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在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在当前,尤其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是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健康素质等。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舆论环境等。要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3.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辉煌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创造的社会实践中,在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奉献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为人民服务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它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应成为全民道德的准则。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包含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等。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个人主义。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和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为保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国家长治久安,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2.以德治国与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就要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道德教育的功能,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要充分认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具有优良道德传统。其基本内容包括:强调整体精神与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和人际和谐;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对待中国传统美德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  2.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中国GCD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其基本内容包括:追求真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创造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道德品质及其形成与发展  1.道德品质涵义及其构成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观念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五个要素组成。  2.道德品质的特征与作用  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统一的;道德品质是自觉意志的结果;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整体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3.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包括道德规范的认知、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行为的养成等环节和过程。  (二)努力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它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和事业成败的关键。  (三)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1.道德修养及其基本途径  道德修养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个人品质和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道德修养的途径包括重学、自省、克己、慎独、力行和积善等。  2.大学生应在道德实践中培养良好品质  大学生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领域中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科技道德、网络道德、环境道德等,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高尚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大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培养高尚人格,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沿着从合格公民到合格建设者、合格接班人的目标,不断向上攀登。  七、做坚定的爱国者  (一)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它包括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