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计算题:
39、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年初A库存商品账面余额1 0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本期对外销售A库存商品600万元,取得销售收入800万元(不含税),款项尚未收到;用A库存商品100万元(计税价格120万元)抵偿一项180万元的应付账款。
要求:进行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标准答案:①商品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936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800×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
贷:库存商品6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0×(600÷1000)]12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0
②债务重组完成时:
借:应付账款 18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0×17%)20.4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180-120×1.17)39.6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贷:库存商品1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0×(100÷1000)] 2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
40、甲工业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材料成本差异逐笔结转。2007年8月初原材料计划成本为5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余额10.69万元,甲企业8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5日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价款为60万元,增值税为10.2万元。企业开出面额为70.2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付款期为3个月,材料尚未到达。
(2)8日上述材料到达,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65万元。
(3)20日用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7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另外用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假设不考虑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抵扣)、保险费5万元,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4万元。
(4)31日汇总本月领用原材料计划成本共计150万元,其中生产领用140万元,管理部门领用8万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万元。
要求:对甲企业上述有关材料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标准答案:(1)8月5日用商业汇票采购材料
借:材料采购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
贷:应付票据70.2
(2)8月8日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65
贷:材料采购60
材料成本差异5
(3)8月20日用银行存款购入材料
借:材料采购1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100+17+5)122
借:原材料104
材料成本差异1
贷:材料采购105
(4)8月31日结转发出材料成本
①结转材料的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140
管理费用8
制造费用2
贷:原材料150
②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数量+本月入库材料的数量)=(10.69-5+1)÷[500+65+104]×100%=1%
借:生产成本(140×1%)1.4
管理费用 (8×1%)0.08
制造费用 (2×1%)0.02
贷:材料成本差异1.5
41、前方股份有限公司存货在年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经检查有关存货情况如下:
(1)甲商品的账面成本为2 000万元,估计售价为2 30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6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甲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10万元。
(2)乙材料的账面成本为60万元,因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陈旧过时,决定停产;公司拟将乙材料出售。年末估计乙材料的售价为50万元,估计材料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2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乙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
(3)丙材料的账面成本为400万元,丙材料的估计售价为390万元;丙材料用于生产A商品,年末已签订供货合同,该A商品市场紧缺,全部被客户包销,合同价格750万元。据估计,将丙材料生产成A商品还应发生其他成本100万元,生产完成后总成本为500万元。估计的A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丙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
(4)丁材料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丁材料的估计售价为520万元;丁材料用于生产B商品。根据生产计划,用丁材料600万元生产成B商品的成本为740万元,即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其他成本140万元。B商品因同类商品的冲击,市价下跌,估计售价为730万元,估计B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丁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5万元。
要求:计算2007年年末前方股份有限公司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账务处理。
标准答案:(1)计算甲商品应提的跌价准备
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 甲商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2 300-60=2 240(万元)
因甲商品的账面成本为2 000万元,低于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应为零;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甲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10万元,故应冲回跌价准备110万元。
(2)计算乙材料应提的跌价准备
乙材料可变现净值=乙材料的估计售价-乙材料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50-2=48(万元)
因乙材料成本为6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48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2万元;计提跌价准备前,乙材料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零,故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万元。
(3)计算丙材料应提的跌价准备
A商品可变现净值=A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50-15=735(万元)
因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735万元高于A商品的成本500万元,丙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计算丁材料应提的跌价准备
B商品可变现净值=B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B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30-50=680(万元)
因B商品的可变现净值680万元低于B商品的成本740万元,丁材料应当按照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计提跌价准备。
丁材料可变现净值=B商品的估计售价— 将丁材料加工成B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估计的B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30-140-50=540(万元)
丁原材料的成本为6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54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丁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5万元,故应补提45万元。
(5)2007年年末前方股份有限公司应计提的跌价准备=12+45-110=-53(万元),即冲回跌价准备53万元。前方股份有限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存货跌价准备53
贷:资产减值损失53
42、青松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2007年年末库存乙材料、丁产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材料、丁产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
库存乙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 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乙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
丙产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计算青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并进行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标准答案:(1)计算丁产品应提的跌价准备
丁产品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丁产品的账面余额为500万元,需保留跌价准备168万元,计提前跌价准备余额为100万元,故需补提68万元。
(2)计算乙材料应提的跌价准备
①乙材料生产的丙产品有固定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55×80%=856万元;丙产品有固定合同部分的成本=(1 000+300)×80%=1 040(万元),乙材料需计提跌价准备,乙材料此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300×80%-55×80%=616(万元),乙材料此部分的成本=1 000×80%=800(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84万元;
②丙产品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 100×20%-55×20%=209(万元);丙产品无固定合同部分的成本=(1 000+300)×20%=260(万元),乙材料需计提跌价准备,乙材料此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 100×20%-300×20%-55×20%=149(万元),乙材料此部分的成本=1 000×20%=200(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1万元;
(3)青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8+184+51=303(万元)。账务处理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303
贷:存货跌价准备303
43、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发出材料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量,半年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07年12月初A材料结存400公斤,实际成本36 000元。12月发生有关A材料的业务如下:
(1)12月1日,从外地购入A材料6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48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8 160元,另发生运杂费400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抵扣),装卸费140元,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2)12月8日,从本市购入A材料2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5 000元,增值税税额2 550元。货款未付。
(3)12月15日,接受丙公司投资,收到A材料800公斤,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为68 000元(含税),投资方未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按投资协议规定,丙公司投资后占注册资本60万元的10%的股份。
(4)12月31日,汇总本月发出A材料1 700公斤,其中产品生产领用1 500公斤,企业管理部门领用200公斤。
(5)12月31日,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5 131元,估计售价为25 000元;A材料用于生产丁商品,假设用A材料生产成丁商品的成本为41 000元,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15 869元,丁商品的估计售价为40 000元,估计丁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20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
要求:
(1)编制与A材料初始计量有关的会计分录。
(2)编制发出A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年末计提A材料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单位:元)
标准答案: (1)编制与A材料初始计量有关的会计分录
①12月1日,外购材料
借:原材料48 5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 160
贷:银行存款 (48 000+8 160+400+140)56 700
②12月8日,外购材料
借:原材料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 550
贷:应付账款17 550
③12月15日,接受投资
借:原材料68 000
贷:实收资本(600000×10%) 6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8 000
(2)编制发出A材料的会计分录
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月初结存金额+本月入库金额)÷(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入库数量)=[36 000+(48 540+15 000+68 000)]÷[400+(600+200+800)]=167 540÷2000=83.77(元/公斤)
产品生产应负担材料成本=1 500×83.77=125 655 (元)
企业管理部门应负担材料成本=200×83.77=16 754(元)
借:生产成本125 655
管理费用16 754
贷:原材料142 409
年末结存A材料300公斤,实际成本25 131(16 7540—142 409)元。
(3)编制年末计提A材料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丁商品可变现净值=丁商品的估计售价- 估计的丁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40000-120=39 880(元)
因丁商品的可变现净值39 880元低于丁商品的成本41 000元,A材料应计提跌价准备:
A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丁商品的估计售价— 将A原材料加工成丁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丁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40 000-15 869-120=24 011(元)
A原材料的成本为25 131元,可变现净值为24 011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1 120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故应计提跌价准备1 12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 120
贷:存货跌价准备1 120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