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8】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甲公司该批债券实际发行价格为10 432 700元。
甲公司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见下表。
根据以上资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10 432 7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 000 000
——利息调整 432 700(溢价)
(2)2008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等 521 63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8 365(溢价摊销)
贷:应付利息 600 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确认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同2008年。
(2)2012年12月31日归还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等 505 062.94
应付债券——面值 10 000 000
——利息调整 94 937.06
贷:银行存款 10 600000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1.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
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即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认利息费用,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确认应付债券,差额作为利息调整。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者在债券存续期间内行使转换权利,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时,对于债券面额不足转换1股股份的部分,企业应当以现金偿还。
3.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科目,按其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用现金支付不可转换股票的部分,还应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9】甲公司经批准于2007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次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0 000 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为每股10元,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不足1股的按初始转股计算应支付的现金金额。
2008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假定按当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面价值计算转股数),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9%。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①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200000000×0.6499+200 000 000×6%×3.8897=176 656 400(元) 或者:
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200000000÷(1+9%)5+12000000÷(1+9%)+12000000÷(1+9%)2+12000000÷(1+9%)3+12000000÷(1+9%)4+12000000÷(1+9%)5=176 656 400(元)
②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200000000-176656400=23343 600(元)
借:银行存款 2000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3 343 6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200 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 343 600
(2)20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等 15 899 076
贷:应付利息 (2亿×6%) 12 0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3 899 076
(3)2008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
转换的股份数=(176 656 400+12 000 000+3 899 076)/10=19 255 547.6(股)
不足1股的部分支付现金6元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200 000 000
应付利息 12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 343 600
贷:股本 19 255 547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9 444 524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96 643 523
库存现金 6
三、其他负债
(一)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
1.增值税是就货物(生产销售货物和进口货物)或应税劳务(加工劳务和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种税。应该注意的是,除上述两种劳务外,其他劳务缴纳的是营业税。增值税按月缴纳,计算如下:
应交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科目设置。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
3.进项税额的处理。进项税额分为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和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分别处理如下:
①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有三个来源: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了完税凭证、计算得出(按运费的7%、购进免税农产品按买价的13%和废旧物资按收购价的10%计算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应价税分离入账。
【例10】甲公司于2007年6月2日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7万元,货款已用银行存款付清,材料已验收入库,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 117
②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主要有购进固定资产、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即用于应交营业税的项目)、购进的货物用于免税项目(如古旧图书)、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如果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价税合一入账,见下例:
【例11】甲公司于2007年6月10日购入一台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万元,增值税为8.5万元,货款已用银行存款付清,设备已验收投入使用,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58.5
贷:银行存款 58.5
③如果购进的货物原定用于生产经营,进项税额已作抵扣,但其后因改变了原生产经营用途或发生了非常损失,相应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则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应作转出处理,见下例:
【例12】甲公司于2007年6月12日购入库存商品一批用于对外销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货款已用银行存款付清,商品已验收入库,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 11.7
如果该商品被工程领用,则进项税额应该转出:
借:在建工程 11.7
贷:库存商品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
4.销项税额的处理。销项税额可由一般销售和视同销售产生:
①一般销售时,根据不含税销售额和税率计算销项税额,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视同销售,需要计算销项税额;但原会计制度下的视同销售,在新准则中已经作为销售处理了,如用原材料进行投资,应按照非货币性资产:)准则进行处理,确认其他业务收入。
(二)应交消费税
(1)产品销售。①将应税消费品对外销售,缴纳的消费税直接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②用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在建工程等方面,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计入有关成本。
(2)委托方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①将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消费品的成本;②将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将按规定准予抵扣的消费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
(三)长期借款
1.借入时
企业借入各种长期借款,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借款本金,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注:一般情况下,实际收到的款项与本金是一致的,不存在利息调整)
2.期末计提利息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按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3.归还时
企业归还长期借款,按归还的借款本金,借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按转销的利息调整金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按实际归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例13】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从工行借入100万元,借期2年,年利率6%,利息按年在年末支付。
(1)2007年1月1日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 100
贷:长期借款——本金 100
(2)2007年12月末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等 6
贷:银行存款 6
(3)2008年末还本付息时
借:长期借款——本金 100
财务费用 6
贷:银行存款 106
本章总结:本章应注意应付职工薪酬,因为这部分处理方法变化较大而又是常见业务;应付债券和长期借款主要是利息处理。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