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如何实现对医疗收费的有效监管
来源:优易学  2011-2-17 22:33:3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我们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医疗收费管理中建立健全了医疗价格管理体系。其核心是院长领导下的层层负责制。通过制度管理,院长与副院长、科主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目标书,设立物价管理办公室、专兼职物价员,聘请社会物价监督员,落实奖惩办法,将正确执行国家物价收费政策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具体收费环节,逐步完善了岗位有职责、考核有标准、奖惩有落实的医疗收费管理体系,建立起覆盖全院的物价管理网络,在物价管理中树立起“人人都是管理者”的观念。为保证医疗收费管理的效果,医院的制度中包含了医疗收费查询制度、物价自查自纠制度、病人费用清单制、投诉处理首问负责制和三级处理制度、价格公示制度等6项制度;物价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物价管理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和副主任工作职责、专兼职物价员岗位职责、财务处物价管理职责、责任目标书、医务处物价管理职责、护理部物价管理职责等10个岗位职责。
  医院建立起物价管理体系后,审计对价格的监管将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医院审计部门积极探索参与医疗收费管理的模式,逐步在医疗收费管理体系的平台上创新审计管理。
在认真分析了医疗收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后,我们发现,医院对各科室和个人都建立了较全面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检查机制,但如果物价管理办公室出现不作为的情况,将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物价管理办公室的监督检查必须列为物价管理的工作重点。在这项工作中,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逐渐发挥出来。
  1、从审核费用向监督制度的转变。物价管理办公室指导、监督、检查制度体系的落实,审计部门对检查物价管理办公室履责情况的监督,确保医院对医疗收费的管理在各层次、各方面都不会缺位。医院制定了《物价监督约束机制考核办法》,明确审计部门对医疗收费的管理范畴。审计部门对照价格管理体系定期考核物价管理办公室履行职责的情况,并进行随机抽查,提出改进建议,还可依据物价管理办公室的责任追究办法,向医院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通过审计部门对物价管理办公室的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医院做到了收费执行者有制度约束、院级和科室领导有责任目标书制约。这些措施在解决广大患者看病贵的问题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从受理投诉向监督投诉的处理结果转变。过去,审计部门对投诉的处理按照首问负责制的原则,受理后就积极处理。然而,由于医疗的专业分工细,技术性强,有的投诉处理起来要花费很长时间,患者意见很大,受理投诉部门的人员也花了大量精力。两年前,医院在首问负责制的原则下,把受理的投诉分解到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归口解决,首次受理的部门要追踪投诉的处理结果和病人对投诉处理的满意度,同时还有责任向医院上报处理过程。这样,审计人员不再是围着问题转,而是关注监督投诉的处理过程和结果,使病人在我院就诊投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3、从事后审计向事中监督转变。过去审计部门审费用都是事后审计,发现问题时,即使立即纠正,也难以避免少数病人的误解,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根据价格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强了事中监督控制,提高了医护人员正确合理收费的自觉性,内部审计对医疗收费监管的重点也前移到检查医院价格管理体系的全过程,相互制约的机制促进了医院物价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收费、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理念正在形成,审计成为医疗收费监管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4、从提出整改意见向关注整改效果转变。过去,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虽然能够提出整改意见,但由于审计工作都发生在事后,使得整改效果不理想。审计手段的滞后和审计人员的不足,使得跟踪检查和患者随访工作都不能开展。现在审计部门与物价管理办公室有了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得审计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强,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医疗收费监管的薄弱环节上。如跟踪检查物价管理办公室下发整改通知后科室的整改情况、对违规收费科室的处理情况和投诉处理情况,开展病人对医疗收费的满意度调查等工作。
  通过以上转变,在医疗收费管理中审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促进了医疗收费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物价管理部门一起,在创新的医疗收费管理模式下,为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