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公开透明、全面准确地评价考核业绩;有利于依靠群众发现平常审计不易发现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对被审计人的监督力度;同时还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自我约束,恪尽职守。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以来已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五公开”:
一是审计进点公开。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审计进点应根据审前调查情况,确定进点日期。提前安民告示,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同时公开进驻;还可邀请有关部门、包括服务对象、行风监督员及社会人士参加。审计进点要形成一种声势,由审计局单一审计变为多部门、多方面联合审计。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审计不是一托了之,纪检、监察部门也不是单纯“等货上门”,而是主动介入,查找漏洞,完善管理。进点会上,特别要公开讲明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对领导干部本人,实际也是对该单位在领导干部任期内的一次综合审计,而且不仅仅从经济指标角度衡量,将涉及多方面的领导责任。因此,大家都有义务参与经济责任审计。
二是审计程序公开。通过公开审计程序要让大家知道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范围,审计要求,审计方式,甚至审计重点。特别要关注群众认为重点查,审计容易忽视的问题。通过公开需要群众配合的事宜,消除以往单纯查账的神秘感。程序公开的过程是得到大家理解、配合、支持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听取意见,完善审计方法的过程。公开审计程序可通过图示形式将审计程序公布,或以口头形式将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及要求告知大家。
三是审计纪律公开。一方面通过公开宣布审计纪律,严格要求审计人员依法公正审计,使群众敢于揭露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书面形式张贴公布审计纪律,同时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既方便群众反映被审计人的有关情况,也方便群众监督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另外,公开审计还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遵守有关纪律,要从大局出发,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既要指出存在问题,又要肯定成绩,做到对组织和被审计本人负责。
四是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公开。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在一定范围就任期内履职尽能的情况进行公开述职,主要围绕经济责任这个中心环节,说明做了哪些重点工作,取得哪些主要成绩,存在哪些突出伺题。在公开经济综合指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强调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个人廉政建设等重点内容;其次公开接受群众质询,以真正体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通过适当公开职工平时看不到、不知道的经济活动,如有些重大的费用开支、一些重大决策活动是否合理,要求领导干部公开说明,被审计对象要给予负责任的答复,由群众公开评判其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必要时可实行“否决问责”。
五是审计评价公开。现行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能对领导干部起到警示、教育和制约的作用。但这里强调的是关口前移,在审计结果公告之前,通过群众公开评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一般由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初步商定后,通过一定的形式公开说明审计中肯定了哪些成绩,发现了哪些问题,领导千部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既征求被审计本人的意见,还要征求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以及部分职工代表,甚至社会人士的意见,以利于充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使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责任编辑:虫虫